成功不是打敗別人,而是超越自己;
學業成就不再是成功的唯一指標,
恆毅力、自信心、正向動機,才是幫助孩子實現自我的關鍵能力
家庭和學校,如何創造歸屬感,打造成功的安全基地?
面對未來教育的挑戰,
為家長、老師、政策提出教育全新解方,
幫助孩子贏在終點,經營幸福人生
◎本書重點
•家長與老師該如何形塑正向性格,培養IQ以外的能力?
•如何提供六歲以下幼兒溫暖而安心的陪伴?
•面對弱勢的孩子,該如何提升他們的學習力與動機?
•家庭、教育現場、決策者,要如何建構培養非認知能力的「學習地基」?
•在當前傳統學科嚴密架構下的學校體系中,教師與行政,該如何破框而出?
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美國公立學校學生來自低收入家庭,符合營養午餐減免或免費的標準,這樣的出身背景反映於學生的學業表現與畢業後的發展上;教育的不均等,無疑是國力的削減。階級複製階級,是世界各國正面臨的危機。
作者保羅•塔夫在本書中梳理了弱勢家庭的孩子在教育與生命歷程的艱辛,弱勢孩子的平均學業表現,普遍比來自中產以上的孩子差,每放棄一個孩子,就放棄了一個未來的希望,因此,這是政府與民間應當合作協力的巨大挑戰。
作者並同時強調,學業成就並非「成功」的唯一指標;研究指出,恆毅力、熱情、自我覺察、自制等非認知能力,才是促使孩子願意自我超越的根本,得以成就孩子的未來。回歸台灣教育現場,家長與老師該如何培養孩子IQ以外的能力?學校與政策面又該如何突破既有框架,以新的教學和學習方式幫助每一個孩子找到生命的熱情、建立自己的幸福人生?
讀者將可在本書中,找到更深刻的思索路徑,以及更務實的做法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