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打造精美書盒與前衞書封。
向製書紙本工藝的致敬,
給用心翻閲讀者的收藏。
特別收錄:川本三郎、何式凝、李取中、李惠貞、李清志、吳洛纓、詹宏志、馮光遠、劉克襄、馬欣、詹偉雄等跨國跨界名家,書寫與作者的相遇和對他的閲讀。
/
下一頁,翻閱自己;
在書與非書之間,漫遊走讀。
因為持續閱讀與漫遊,我們相遇;
因為相遇,我們重新創造了自己。
李明璁邊讀,邊走;
讀書、讀人、讀世界、讀自己……
我總是在翻閱,在相遇,我總是在路上……
本書主要三大精神——「閱讀、相遇、連結」
書名「邊讀」和「邊走」,這兩個詞中間之所以不放逗號,是因為我不希望它們是有先後次序的。不是乍看起來「一邊讀,一邊走」這樣的意思。
「邊讀」和「邊走」是各自獨立、卻又彼此對映、呼應的狀態。也就是一種「讀走/走讀」,像散步也像翻閱般一直持續的動態,但同時又有靜定的力量。
書裡文章分成五大部分:我讀、我思、我走、我遇、我記。以及生命旅途中透過攝影留下的吉光片羽。就像是一個讓自我不斷展開、收斂、再展開、又收斂的反覆過程。
我無時不刻地閱讀著,不只是書本,還包括各種形式的創作,同時連結著生活百態。我也總是抱持旅行的心情,並不是觀光,而是生活的延伸,與世界角落形形色色人們的一期一會。
這因此也是一本寫「相遇」的書:我相遇了各種文本,同時我也相遇了各種有故事的人;然後,在無數次這些相遇的旅途中,我不斷重新遇見自我。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總括形容自己這本書,那大概是:在百無聊賴系統化的生活或工作裡,不斷嘗試用各種方式想自由地讀/走出界線(限)。
/
繼精細書寫「物件生命」與「物我關係」的《物裡學》散文集之後,十年淬鍊,
李明璁沉澱再出發、深刻思索「生命閱讀」的跨文類essay文集。
在這個資訊爆炸,人工智慧崛起,網路閱讀方興未艾,到處充滿速食文化,人們內在晃動不安的時代,為什麼我們還需要閱讀?我們可以閱讀什麼?報刊書籍,藝術人文,他方之人,自我行旅……
公共知識分子李明璁,從一個充滿改革理想的叛逆青年,來到了瀟灑隨性的中年;他曾在台大開授多達六百多人擠爆教室的「失敗者社會學」,他也不遺餘力思索時代變遷與個人生命的連結關係。他讀書、讀人、讀世界、讀自己,從內在到外在,歷經十年淬鍊,不斷探尋「我與人相遇的過程」以及「人我閱讀的關係」。他鼓勵所有人,都可以透過閱讀與寫作,在自己人生的蛻變中找到無可替代的意義感與趣味性。
這本書,是他面對所有讀者,一起「重啟生命閱讀之多重探索」的深情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