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繼2010年推出「民國99,台灣久久」專題獲得廣大迴響後,於2011年推出「當代風華──把台灣推向世界的精采人物」大型專訪,以十二個月的時間,深訪當年度特別受到國際注目的十二位台灣人。
這十二位人物來自不同年齡層與成長背景,相同的卻是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裡不計一切地全心投入,在反覆嘗試與摸索中堅持走出自己的路;他們無論經歷任何挑戰或挫折,始終告訴自己再試一下,絕不輕言放棄。這樣的逐∕築夢精神,造就了不平凡的自己,也拉近了台灣與世界的距離。
基於《台灣久久》一書合作成功的經驗,天下文化與《中國時報》再次聯手,將一年來的專訪圖文重新編輯整合,以17 x 23公分全彩開本、圖文並茂的方式加以呈現。
參與專訪的作家小野在序文中說:「在一次又一次的訪談中,我發現收穫最多的真的是我自己。感謝所有接受我們訪談的朋友,謝謝你們給了我們這樣難得的機會,讓我們能重新面對自己的過去和未來。」
台灣雖小,仍孕育出許多在世界發光發熱的巨人;生命長度固然有限,夢想卻是無窮盡的。我們期待透過本書與讀者分享這幾位台灣之光的榮耀與喜悅、血汗與淚水,並在閱讀過程中,找到在自己逐夢過程中得以持續堅持的希望與熱情。。
魏德聖:投入這麼多年的心血,只是希望完成心裡的故事。
林義傑:撒哈拉、南北極一直都在,唯一被改變的只有我這個渺小的人類。
周杰倫:我不是醫生,也不是魔術師,但卻能讓音樂活起來。
林昭亮:每次上台,得要求自己發揮百分之百的能力,要給觀眾最好的交代。
林懷民:不管是家鄉老照片或東海岸鯨豚,我的人生一直在「發現」。
證嚴法師: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
陳定信:我工作得很快樂,因為每天都會學到新知識,也可以貢獻自己的智慧。
劉金標:追求唯一(only one),而非第一(No.1)。
張榮發:我們是島國,一定要有國際觀。
施振榮:利他是最好的利己;我以「改變文化的人」自我期許。
吳寶春:因為不完美,才有更多轉彎的可能。
曾雅妮:雖然有壓力,不過我會專注在每一桿、每一洞。
這十二位人物來自不同年齡層與成長背景,相同的卻是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裡不計一切地全心投入,在反覆嘗試與摸索中堅持走出自己的路;他們無論經歷任何挑戰或挫折,始終告訴自己再試一下,絕不輕言放棄。這樣的逐∕築夢精神,造就了不平凡的自己,也拉近了台灣與世界的距離。
基於《台灣久久》一書合作成功的經驗,天下文化與《中國時報》再次聯手,將一年來的專訪圖文重新編輯整合,以17 x 23公分全彩開本、圖文並茂的方式加以呈現。
參與專訪的作家小野在序文中說:「在一次又一次的訪談中,我發現收穫最多的真的是我自己。感謝所有接受我們訪談的朋友,謝謝你們給了我們這樣難得的機會,讓我們能重新面對自己的過去和未來。」
台灣雖小,仍孕育出許多在世界發光發熱的巨人;生命長度固然有限,夢想卻是無窮盡的。我們期待透過本書與讀者分享這幾位台灣之光的榮耀與喜悅、血汗與淚水,並在閱讀過程中,找到在自己逐夢過程中得以持續堅持的希望與熱情。。
魏德聖:投入這麼多年的心血,只是希望完成心裡的故事。
林義傑:撒哈拉、南北極一直都在,唯一被改變的只有我這個渺小的人類。
周杰倫:我不是醫生,也不是魔術師,但卻能讓音樂活起來。
林昭亮:每次上台,得要求自己發揮百分之百的能力,要給觀眾最好的交代。
林懷民:不管是家鄉老照片或東海岸鯨豚,我的人生一直在「發現」。
證嚴法師: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
陳定信:我工作得很快樂,因為每天都會學到新知識,也可以貢獻自己的智慧。
劉金標:追求唯一(only one),而非第一(No.1)。
張榮發:我們是島國,一定要有國際觀。
施振榮:利他是最好的利己;我以「改變文化的人」自我期許。
吳寶春:因為不完美,才有更多轉彎的可能。
曾雅妮:雖然有壓力,不過我會專注在每一桿、每一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