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的犯罪學:從全球數據庫看犯罪心理及行為的十一個常見偏誤 | 拾書所

被誤解的犯罪學:從全球數據庫看犯罪心理及行為的十一個常見偏誤

$ 315 元 原價 315

內容簡介 top

《被誤解的犯罪學:從全球數據庫看犯罪心理及行為的十一個常見偏誤》Criminal : The truth about why people do bad things


犯罪的根本原因並非個人,
消除犯罪的根本方法不在十倍警力,
我們每天被灌輸的犯罪真相,
其實不足以理解犯罪與社會的關係。

■完整討論犯罪者、警方、國家、媒體、經濟、民眾、法治機構、醫學研究……社會系統中關於犯罪的種種迷思,借助犯罪學的理論及實務案例,探討犯罪的歸因、起源、誤解,指出減少犯罪的解決之道。

■本書試圖闡明,為什麼有些國家可以成功的善用納稅人的錢減少犯罪?但是有些國家即使浪費了數十億元,卻還是讓他的人民隨時暴露在被謀殺、被強暴和遭竊的危險之中?它彰顯出我們對於犯罪、人性和社會的許多根深蒂固的信念,根本都毫無依據。

我們該怎麼理解犯罪和犯罪者?也許我們平日奉公守法、每月固定領薪水,過著知足的日子,但假如社會發生重大變化、你眼前出現了神不知鬼不覺的犯罪機會、你身在一個充滿威脅和壓力的環境之中或者有人慫恿你試試看又不會怎樣——也許你會發現,犯罪與否的界線就離你不遠。忽略犯罪有不理性的面向——守法也是——會讓我們過度把重點放在利己主義,而忘了人們之所以會選擇犯罪,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被周遭的環境決定的。

當人們被詢問為什麼會覺得犯罪一直增加時,他們最常說的理由是電視和報紙。 甚至於接觸媒體的時間長短,和人們對於犯罪的觀點是有關係的:在英格蘭和威爾斯,每天看電視超過三小時的人之中,有百分之八十五覺得整個國家的犯罪率正在升高,而不看電視的人之中,只有三分之一比例的人這麼想。媒體總是特別喜歡駭人聽聞的案件——一定要有無辜的受害者,再加上邪惡的犯罪者;但是這會使我們失去對犯罪趨勢的真實判斷,對於犯罪者和犯罪的觀感也發生失誤。


■一定要嚴刑峻法才能維持社會安全?
■違法犯紀的人是天生喜歡暴力和犯罪嗎?
■我家的孩子最乖巧純真,都是去外面才吸毒、搶劫、學壞的嗎?
■使用統計數據,事前鎖定潛在犯罪族群,有助於社會安全嗎?
■警察不定時巡邏轄區,對於社會治安的幫助有多大?
■每逢治安變差,就怪移民一直一直來?
■為了個人安全,我們到底該不該槍枝合法化?
■犯罪會上癮?人們為什麼總認為前科犯將來一定會再犯?
■警察在路上隨機臨檢,真的抓得到通緝犯嗎?
■較貧困的地區治安是否真的較差?
■現今的犯罪是一時衝動,還是理性預謀已久?

作者湯姆•蓋許(Tom Gash)運用親切且平實的筆觸描寫當代犯罪問題,並運用案例、官方數據與實證研究結果,以駁斥一些民眾對於犯罪問題的迷思或謬誤。他想要分享目前所發現的事實,幫助別人重新檢討他們對於犯罪先入為主的想法——並據以改進一般社會大眾對於人性和社會的理解。希望不但能扭轉一般民眾對於犯罪所持的刻板印象,並揭露「關於那些隱而未見的事實」,關心社會議題的讀者都應一讀。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