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為什麼你這樣想,他那樣做?日常倫理學的思辨與解答 | 拾書所

【電子書】為什麼你這樣想,他那樣做?日常倫理學的思辨與解答

$ 279 元 原價 279

=本書特色=

‧目前市面上題目最多、涵蓋領域最廣泛的一本倫理思辨題庫。
‧本書討論沒有標準答案,只藉由漸進式的提問將現代人日常生活中隱含的倫理原則及現實衝突一一揭開,讓讀者進一步反思,在做各種決定時,內心秉持了哪些連自己都渾然不覺的衝突與價值判斷,又該如何更進一步,做出最好的選擇。


誰沒有雙重標準?你真的了解自己所做出的每個選擇嗎?你清楚背後的邏輯嗎?
本書將引領你跳脫個人思考同溫層、走出原有框架,
不僅鍛鍊邏輯力、觀察力,還能培養面對世界的能力。

我們所有日常決定的總合,改變了這世界。
然而究竟是怎麼改變的,我們自己往往也不清楚。


│如何使用本書│
朱家安(哲學雞蛋糕腦闆、簡單哲學實驗室共同創辦人)╳林靜君(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副理事長)

│各界推薦│(按姓名筆畫排序)
小野(作家)
周威同(國立臺東女子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公民教師行動聯盟發起人)
紀金慶(師大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徐茂瑋(麗山高中國文生命教育退休老師)
陳其正(醜爸、親職教育顧問)
陳清圳(雲林縣立樟湖生態中小學校長)
番紅花(作家)
蔡淇華(作家)
冀劍制(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
羅怡君(親職溝通作家與講師)

★ 假設對美國民眾進行民調,請他們列出生活中最重要的價值,在911前一天跟911後一天分別進行調查,「自由」跟「安全」的優先順序會不會有變化?

★ 我們都知道,「打小報告」不是好事,但我們有對偷雞摸狗的同事忠誠的義務嗎?如果他們的工作表現連帶拖累了你的工作成果呢?

★ 假如安樂死不可能合法,有沒有哪種情況,是你寧願干冒遭到起訴的風險也要協助他人死亡?你要如何確定自己確實承擔了責任?

★ 一般說來,洩漏政府機密是違法的,但哪些時候我們可以接受破壞法律?

★ 我們都知道身處公民社會,人人皆享有一定程度的言論自由保障,也知道某些言論會造成傷害。但你該如何確定讓你不舒服的言論確實傷害了你?你認為你有同等權利讓對方不舒服嗎?

與其問「倫理哲學到底有什麼用」,不如說,
大大小小的日常決定背後,都有不同的哲學思維在運作。

我們每天都在做無數決定,從「今天不要買手搖飲料好了,比較環保」到簽署「放棄急救聲明書」,有些決定影響深遠,但大多數決定則出於下意識,或是社會潛移默化,時常被我們所遺忘,箇中秉持的標準也時常互有扞格。這些大小決定堆砌成我們的日常生活,而日常生活是世界運轉的基石,決定了世界運轉的節奏。澳洲「倫理中心」(the Ethic Centre)執行長賽門.隆斯塔夫博士以輕鬆易懂的文風介紹人們如何在既定機制(價值、目的、原則)之下作決定,並用簡短明快的章節討論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各項議題。其中沒有標準答案,用意在於持續鼓勵我們腦力激盪,去探索、發現決定背後的種種邏輯,而非只是問對錯。

引導我們做決定的核心原則,不外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向善」、「良心」。也就是說:我們做的,通常是合乎倫理的決定。有趣的是,這些哲學或倫理原則仍然可以被比較投機的概念所取代,而我們並不以為忤——原因不外乎是「有人這樣做,我當然也可以」、「沒人看見就沒關係」和「當時方便最重要」等等。由此可知,我們的決策過程不僅很有彈性,且通常會受當下環境影響。

對人們的決策機制有了基本瞭解後,本書便帶領讀者開始探索各項主題,大至如何對待與自己不同種族╱信仰的人、安樂死與自殺、毒品合法化、難民問題、全球暖化、動物福利,小至如何應付難相處的親戚、撫養孩子能不能體罰、個人出軌與否的抉擇、何謂「好鄰居」、在網戀中能否說謊、收到一點也不想要的禮物能否轉送、什麼是恰當的手機禮儀……

透過本書,讀者不僅能對所謂「理想的現代生活」有更進一步的認知,父母與師長甚至可以針對不同章節提問,帶孩子進行辯論,進一步思考日常生活是建築在怎樣的倫理框架之上。本書是幫助人們進行哲學思辨與倫理教育的絕佳讀本。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