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木梭,串起了捷克、山東、臺灣三地的民族情懷,譜出了苦難三部曲,
昔時的婦女們,
透過髮網,編織出屬於自己的歷史,
更熬過了那個苦難的年頭……。
筆者無意中在十九、二十世紀中國的海關檔案中發現辮子出口的史料,順著辮子抽絲剝繭,沒想到一個超過半世紀的故事就此跳了出來。它涉及了女人、小孩、猶太民族……,幾乎都是當時的弱勢族群。他們靠著鬻賣、收購髮絲為生,而這段賣髮的過程,正好與十九、二十世紀戰爭及災難頻仍的近現代史相重疊,農村的苦難、女性的偉大與韌性,乃至於猶太人所遭遇的浩劫,都是這個時代的場景。
本書除了講述髮網本身的故事,也有一部分不得不涉及猶太人顛沛流離的過去,進而從側面勾勒出捷克一部分的近代史,這或許會是臺灣讀者較為陌生的領域。然而即便如此,這根髮辮確實串起了捷克、山東、臺灣三地,譜出了苦難三部曲;當時的婦女在捷克、山東與臺灣,分別透過髮網,編織出她們自己的歷史,熬過了那個苦難的年頭。
名人推薦
陶晉生│中央研究院院士
易德波│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北歐亞洲學院研究員
包捷│捷克馬薩里克大學文學院・中文系暨亞洲中心教授
孫介珩│「看不見電影工作室」導演
李今芸教授用中文出版了完整研究成果。她的優秀著作令人信服亦感動人心。透過作者清楚、中立地解釋髮網業的社會和政治因素,我們得以感人的重塑歷史、勾勒出髮網業的當時活生生的個人面貌和地方的具體味道。——易德波(Vibeke Børdahl)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北歐亞洲學院研究員
我認為本書吸引人處在於它是透過從事頭髮與髮網的產銷的歷史人物來解釋,而這些人物的生命也充滿動盪,因為他們碰巧生活在戲劇性的歷史時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及其後續。我敢說,當您讀完這本書後,您會突然留意起生活周遭的各式網,也許是從網球拍上的網開始。最後,我要向作者致以最誠摯的謝意,她通過創作此書,讓我所鍾愛的國家之起源──波希米亞引起了您的注意。——包捷(Lucie Olivová)捷克馬薩里克大學文學院・中文系暨亞洲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