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文西《蒙娜麗莎》的微笑,究竟神祕在哪?
莫內《睡蓮》系列,為何被奉為傑作?
畢卡索的《亞維儂的少女》,何以被定義為立體派的開端?
每一幅被稱為「名畫」的作品背後都有緣由,
緣由之中,必有一個勇敢的畫家,
傳奇皆由「創新」、「實驗」、「衝撞」、「反叛」而來。
認識106位風格畫家,便能串起600年西洋美術史,讀懂無數世界名畫!
【最精要的西洋美術史,最友善的速讀版】
★篇幅簡潔:一個跨頁,認識一位畫家,無須背景知識、沒有冗長文字。
★豐富扼要:畫家故事、代表作、鑑賞重點,關鍵資訊,一目了然。
★全彩圖解:手繪畫家圖像,名畫作品,圖文搭配好理解。
★方便記憶:大量簡易圖表、插圖,免除苦記長串畫名與拗口的英文人名。
★速查索引:適合當作通史索引書,可依需求再逐一深入研究,速查畫家年代與風格。
是否經常在「名畫」面前,看不懂美在哪裡﹖甚至常覺得「這也算藝術」嗎?
事實上,每幅名畫,經常都代表著某個時代美感觀念的縮影,要學會鑑賞名畫,往往要從這些背景著手,而一些具代表性的世界畫家,便是每個時代美學風格的詮釋者,甚至是改變藝術發展的領航者。因此,從了解這些代表性的畫家為起點,便是掌握「美術風格脈絡」與「名畫鑑賞能力」的最佳捷徑。舉例而言:
達文西到底為什麼被視為偉大的藝術家?他諸多貢獻之一,是他發明了「暈塗法」這種繪畫技法。暈塗法是將油彩層層平塗於畫板上,混合多種色彩以模糊輪廓線,製造「錯視」。這也是為什麼當我們正面觀賞《蒙娜麗莎》時,沒有感覺到她的笑意;但若稍微偏離一個角度觀看,彷彿能看出她嘴角上揚,淺淺微笑。
而400年後,印象派大師莫內,認為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由「光影」和「色彩」組成,因此以類似速寫的筆觸,紀錄眼前所見之物,畫出一種朦朧、夢幻般的風景。與達文西相比,莫內更是完完全全放棄了輪廓線;因此《睡蓮》系列之所以經典,除了美感,更因為它這種繪畫風格,是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創舉。
至於20世紀初的立體派創始者畢卡索,則完全打破過往藝術「再現」或「模仿」自然的概念,徹底分解形體再由畫家自行重新組合。為此,我們不能以欣賞古典作品的眼光,解讀《亞維儂的少女》,因為畢卡索想要創作的,是隸屬於畫作本身的「形、色」世界,而非自然秩序。
本書從106位畫家出發,介紹18種藝術風格,希冀藉由簡易方便、速查翻閱的形式,讓欲仔細疏理西洋美術史風格發展,卻始終無法清楚掌握的讀者,提供一本能快速理解,方便查閱的圖典;讓我們跳脫「名畫有看沒有懂」的框架,從單純欣賞「色彩、明暗、構圖」的形式美,晉身欣賞更深入的「意義美」,翻轉過往的審美經驗。
●14世紀後半~16世紀:文藝復興
「達文西」精通繪畫、雕刻、解剖學、物理學,是文藝復興的通才代表。
「米開朗基羅」認為,靈魂被包覆在石頭中,應該用雕刻刀徹底解放。
「拉斐爾」是後世西洋繪畫的典範,深深影響新古典主義的誕生。
●16世紀~18世紀前半:矯飾主義∕巴洛克
「林布蘭」擅長強烈光影對比的肖像畫大師,打破文藝復興的沉穩構成。
「維梅爾」兼具寫實與抒情的完美構圖,將日常生活詩意化,善於描繪尋常小事。
「阿欽伯鐸」喜愛用動、植物組合創造的複合式肖像畫,被認為是20世紀超現實主義的鼻祖。
●18世紀末~19世紀: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
「安格爾」拉斐爾的追隨者,極力追求犀利精確的圖像、蜿蜒的曲線。
「德拉克洛瓦」深受魯本斯和米開朗基羅的影響,開創充滿動態活力與豐富色彩的歷史畫。
「透納」放棄描畫實物和細部的英國風景畫大師,為印象派的理論闢路。
●19世紀末~20世紀初:印象派∕後印象派
「莫內」開啟印象派之路,世界是由光影、色彩組成,而非形體。
「秀拉」是印象派的分支-點描派,以更科學的技法,讓色彩在人體的視網膜中自動成色。
「塞尚」主張大自然的一切,皆可由「形體」表現,是對印象派過於追求光影的反叛。
● 20世紀初:野獸派∕立體派∕超現實主義
「馬諦斯」不再講究透視和明暗、放棄傳統的遠近比例與明暗法,脫離自然的摹仿。
「畢卡索」利用破碎、切割畫面呈現三度空間,影響後世未來派與表現主義。
「達利」受到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影響,以「潛意識」和「直覺」入畫,徹底打破傳統。
●20世紀末:現代藝術
「波洛克」抽象表現主義始祖,促成紐約行動畫派,使美國紐約成為世界藝術中心。
「安迪.沃荷」促使藝術世俗化、商業化,使用絹印版畫技法不斷重現圖像,帶動普普藝術。
「李奇登斯坦」善用大眾生活的事物,以網點圖案重新仿製,讓「模仿」再次成為一種藝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