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我已是耄耋老人,老早應該退休了;加之病後,精神體力,顯見衰退,智慮不繼,更無法運思著述了。但讀者們卻仍不願棄愛,紛至沓來的電話或函件,鼓勵我再出一本好書,以饗世人,我都毫無考慮地加以婉拒了;謝謝他們的盛意,我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哦!
可是昨晚,楊竣翔老弟在電話中卻也要我再出書,他有兩個理由:第一個理由,他說我的著述沒有結束,因為《王派風水學》中,祇討論了新三元法的原理原則,要如何運用而實踐之?尚未有詳盡的交代,所以應該再寫一本理則運用的書,那麼,《王派風水學》的體系才算完整,體用大備,可稱善哉!善哉矣!
第二個理由,他說他對於目前堪輿界有些觀念不敢苟同,胸中有許多感想,想藉我出書之便,也寫一點經驗談,來勉勵風水界的朋友們,要努力去求真知,要虛心去求實學,那才是有益於社會人群,也才是自己能獲福報的源泉哩!若誑言亂語,不按風水哲理行事,那是害己又害人啊!
他這一篇大道理,我真無法再推辭了,何況他還是我復健的私人醫生哩!且精青烏之術,我不得不振作起精神,以報答他這一番善意了。那麼,究竟要寫什麼呢?忽然,觸動了我的記憶,在十三年前,也就是一九八五年間,我曾整理出了一本東西,題曰:《古名墓點穴立向秘訣圖記》,這正是《王派風水學》中新三元法原則原理實踐的最佳範例,也是中國堪輿界先賢們,對於點穴立向所作出的最精彩的哲理寶典,使人發富發貴,竟至毫無疑議者,真是旋轉乾坤而奪神功哦!
這篇稿子,我曾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把它分析和說明,也可說是我私人的寶藏,我稱之為「墓史」,是最好的研究資料。在這些墓史裡,培植了我真實的堪輿知識,大開了眼界,對我在各種地形中,點穴和立向,獲得了真知和灼見,其裨益誠不可以道里計也。現在要公諸於世,實有戀戀不捨之情!不過對堪輿學具有根基者,始會覺得其可貴可愛,而一般速成之徒,恐不易看得懂甚或味同嚼蠟耳!希望讀者們要靜心細心地去閱讀,去深思,才能真正獲得益處。
我準備分四章來佈局,第一章是天星家的點穴立向法,專重撥砂法。第二章是三元家的點穴立向法,專重元運之衰旺。第三章是三合家的點穴立向法,專重四大水口法。第四章是王派風水學新三元法融合運用要領的說明,但我實在無法舉出許多圖例出來加以示範,如讀者果真將三元三合天星各家的原理原則明透於胸,則自然就會融合而運用自如了。
在台灣的許多古墓,我也無緣去蒐集到它們的資料,不能給讀者實地去考驗研究,這是一件很遺憾的事。十三年前的稿子,已塵封時久,竟不知放到那裡去了,急得滿頭大汗,找了好幾個小時,才在雜紙堆中找到了它。還得再加整理,分析批註,始可與讀者見面而無憾!我希望這本書,仍能獲得堪輿界的讚許?則我這個白髮老翁花的精力和心血,也不算白費了,謝謝各位。
我已是耄耋老人,老早應該退休了;加之病後,精神體力,顯見衰退,智慮不繼,更無法運思著述了。但讀者們卻仍不願棄愛,紛至沓來的電話或函件,鼓勵我再出一本好書,以饗世人,我都毫無考慮地加以婉拒了;謝謝他們的盛意,我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哦!
可是昨晚,楊竣翔老弟在電話中卻也要我再出書,他有兩個理由:第一個理由,他說我的著述沒有結束,因為《王派風水學》中,祇討論了新三元法的原理原則,要如何運用而實踐之?尚未有詳盡的交代,所以應該再寫一本理則運用的書,那麼,《王派風水學》的體系才算完整,體用大備,可稱善哉!善哉矣!
第二個理由,他說他對於目前堪輿界有些觀念不敢苟同,胸中有許多感想,想藉我出書之便,也寫一點經驗談,來勉勵風水界的朋友們,要努力去求真知,要虛心去求實學,那才是有益於社會人群,也才是自己能獲福報的源泉哩!若誑言亂語,不按風水哲理行事,那是害己又害人啊!
他這一篇大道理,我真無法再推辭了,何況他還是我復健的私人醫生哩!且精青烏之術,我不得不振作起精神,以報答他這一番善意了。那麼,究竟要寫什麼呢?忽然,觸動了我的記憶,在十三年前,也就是一九八五年間,我曾整理出了一本東西,題曰:《古名墓點穴立向秘訣圖記》,這正是《王派風水學》中新三元法原則原理實踐的最佳範例,也是中國堪輿界先賢們,對於點穴立向所作出的最精彩的哲理寶典,使人發富發貴,竟至毫無疑議者,真是旋轉乾坤而奪神功哦!
這篇稿子,我曾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把它分析和說明,也可說是我私人的寶藏,我稱之為「墓史」,是最好的研究資料。在這些墓史裡,培植了我真實的堪輿知識,大開了眼界,對我在各種地形中,點穴和立向,獲得了真知和灼見,其裨益誠不可以道里計也。現在要公諸於世,實有戀戀不捨之情!不過對堪輿學具有根基者,始會覺得其可貴可愛,而一般速成之徒,恐不易看得懂甚或味同嚼蠟耳!希望讀者們要靜心細心地去閱讀,去深思,才能真正獲得益處。
我準備分四章來佈局,第一章是天星家的點穴立向法,專重撥砂法。第二章是三元家的點穴立向法,專重元運之衰旺。第三章是三合家的點穴立向法,專重四大水口法。第四章是王派風水學新三元法融合運用要領的說明,但我實在無法舉出許多圖例出來加以示範,如讀者果真將三元三合天星各家的原理原則明透於胸,則自然就會融合而運用自如了。
在台灣的許多古墓,我也無緣去蒐集到它們的資料,不能給讀者實地去考驗研究,這是一件很遺憾的事。十三年前的稿子,已塵封時久,竟不知放到那裡去了,急得滿頭大汗,找了好幾個小時,才在雜紙堆中找到了它。還得再加整理,分析批註,始可與讀者見面而無憾!我希望這本書,仍能獲得堪輿界的讚許?則我這個白髮老翁花的精力和心血,也不算白費了,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