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宗教 | 拾書所

臺灣宗教

$ 380 元 原價 400

 

漢民族是信仰多神教的族群,最早移民台灣的是福建的泉州人,其次是福建的漳州人,最後是廣東的客家人。移民的祖籍不同,奉祀的神明也各異;泉州人奉祀廣澤尊王,漳州人奉祀開漳聖王,客家人奉祀三山國王等各自的鄉土神,並在各地的地頭建立寺廟,都具有強烈的鄉土觀念,且都極力地排斥異鄉人,加上後來土地的開發所造成的經濟利益的衝突,乃演變成台灣使上多次的分類械鬥。分類械鬥並非神明的敵對,而是各族群利用神明為號召,抬出自己鄉土的神明來進行鬥爭。例如咸豐三年,艋舺同是泉籍進行頂廈郊拼,三邑人(南安、惠安、晉江)以靈安尊王為守護神,同安人以霞海城隍為守護神,二甲頭進行鬥爭。同安人不敵,退守大稻埕,死傷三十六人現在仍奉祀在迪化街城隍廟,被尊為「三十六義勇公」,由當地同安人所共同祭祀。

隨著移民社會的發展,各地方的信眾都以建立共同的寺廟為信仰中心。或以個人的供奉,也有鑑於某種神明的靈驗,甚至諸多沒有資格接受敕封的幽魂,亦在各地建立宮廟,且往往香火鼎盛,這就是今日台灣廟宇特別發達的原因。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