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女孩子的信 | 拾書所

給女孩子的信

$ 90 元 原價 90

五○到六○年代的小說家之中,創作量最多的當推孟瑤女士。從1949年以〈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正式踏入文壇開始,到1994年最後一部作品《風雲傳──兩宋的英雄兒女》完成,共出版了七十多部作品。不僅創作量驚人,更橫跨創作、學術、戲劇三者之間而游刃有餘。時至今日,孟瑤的文名似已被許多讀者淡忘,藉這次女作家系列介紹,讓我們重新審視這位身兼學者作家,更兼戲劇家於一身的孟瑤,到底憑藉怎樣的力量,如何不畏艱辛地走過這條文學之路。

※豐富精彩的成長經歷

孟瑤,本名揚宗珍,湖北漢口人,1919年5月29日生於漢口市。祖父是儒醫,以醫德稱頌鄉里。孟瑤的母親生了十二胎,被養活的只五個兒女。因為前面有兩個姐姐不幸夭折,所以雖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中,孟瑤依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母親常摟著她、吻著她,親暱地叫著:「珍珍姑,珍珍姑!」北伐成功後定都南京,孟瑤的父親被調到南京當官。因此她的童年是在南京打發的。母親因為住慣漢口,非常討厭喝井水,點油燈,走碎石路;但孟瑤卻對這些留下了極美好的印象,這是她童年回憶寄託的所在。童年光景中,最令她津津樂道的是,出生在一個戲迷家庭:從祖父到父親都為戲癡迷。雖然父親嚴格管教孩子,對於看戲卻有極大的自由。孟瑤甚至偷偷學起父親到後台與演員討論的習慣,小孟瑤上行下效的將戲癮越養越大,這樣的興趣一直持續到當了學者、作家的孟瑤。

1934年孟瑤插入漢口市立女子中學一直唸到高中畢業。1938年她參加了全國第一次的大學會考,被分發到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歷史系。此時戰爭已爆發,學校遷到沙坪壩,父親便讓孟瑤與哥哥們先到重慶。這段期間,孟瑤自認是一生最無憂無慮的日子,碰巧作家潘人木也與孟瑤同班。中央大學名師如雲,除了上歷史系的課之外,她也同時旁聽中文系胡小石、盧冀野等人的中國文學課程。雖然抗戰日子辛苦,可是這一群大學生盡情揮灑青春,四年裡孟瑤與從前一樣跟著大家看戲聽戲,參加平劇社與同學互相切磋。此時遇到了航空系的張君,1942年畢業後隨即與之結婚。

※創作與教書的生活

1949年來臺,最初於民雄高中執教,旋即應聘於台灣省立台中師範學校。同年向《中央日報》〈婦女週刊〉投稿,便開始用父親起的號:「孟瑤」為筆名。1951年於《中央日報》連載「給女孩子的信」專欄。隔年開始發表小說,一是在《自由青年》連載的《美虹》;一是在《暢流》連載的《心園》,頗受好評,至此以後便專注經營長篇小說。1953年以《危巖》獲得中華文藝獎金,在文壇展露頭角。

對於小說體裁,孟瑤自認較適合寫長篇,她說:「短篇小說最不好寫,因為取材必須是『一瞬間的不朽』,精緻耀眼如寶石,可把握處稍縱即逝;否則以一般材料應付,不是不精彩,便易成『長篇小說的故事大綱』。」所以她多年寫作都以長篇為主,只有偶然報章主編索稿,才寫些短篇。1962年她應梁實秋先生之邀,赴新加坡南洋大學任教,教授「新文藝」、「中國小說史」、「中國戲劇史」課程,這也開啟了孟瑤撰寫文學史的契機。1964年到1966年間,陸續出版了《中國戲劇史》、《中國小說史》,1973年更完成三十七萬字的《中國文學史》鉅作。三史的完成,不但使她在學術上有一張亮麗的成績單,1969年起孟瑤更開始一連串「歷史新探」,以歷史題材撰寫多部歷史小說,展現出與五○年代專注愛情主題的不同風貌。

孟瑤來台後主要在教育界服務,尤其中興大學服務整整十一年之久。在她擔任中興大學系主任時,大大加強現代文學的課程,禮聘琦君、王慶麟(瘂弦)等人來授課。在學業之外,孟瑤也曾自掏腰包讓學生辦藝文活動,節目年年創新令人刮目相看。此外,她對戲劇的熱愛,一生未曾稍減,公務繁忙之餘,仍舊熱心投入戲劇表演。在台中任教的十幾年裡,孟瑤不僅參與過公演,更與戲迷朋友組成友聯票社,替郭小莊的「雅音小集」改編傳統戲曲〈感天動地竇兒冤〉、〈韓夫人〉等。這些成果,無疑成全她幼時對戲劇的夢想,也擴增她的藝術與學術領域。

※橫跨各領域之暢銷作家

孟瑤創作力驚人,發表的體材、範圍尤其多樣。正式踏入文壇的數十年間,七十多部作品涵蓋的類別有長短篇小說、學術著作、劇本、散文、童話,涉足領域多元。她曾自言創作心得:「對於創作,我一向自卑,因為沒有受過嚴格的專業訓練,不過由於愛好,『擇善固執』而已。」大陸學者劉登翰曾將孟瑤小說分為三類:一是以描寫愛情為題材,讚揚美好的情愫與人格的一類,如:《心園》、《曉霧》等;二是揭示社會人生問題,如:《飛燕去來》;三是表現傳統文化精神的歷史小說,如:《杜甫傳》等。撰寫《孟瑤評傳》的吉廣輿,則把孟瑤漫長的創作歷程分為五期,依內容分成:(一)世變小說,如:《亂離人》;(二)人情小說,如:《美虹》;(三)梨園小說,如:《孿生的故事》;(四)移民小說,如:《盆栽與瓶插》;(五)歷史小說,如:《龍虎傳》。總體而言,孟瑤小說以描寫愛情、親情的通俗故事居多,簡單易懂為大眾所愛讀,被稱為瓊瑤之前的暢銷女作家。中晚期寫的歷史題材小說,也是女作家之中較少人嘗試的領域,其通俗性、能吸引廣大讀者,是孟瑤文學的重要特色之一。

孟瑤早期小說以《心園》為代表,也深受她本人喜愛。故事背景是她畢業任教的第一所學校:重慶私立廣益中學。她創作出個性迥異的兩位女主角亞玟與曰涓,一個性格活潑外放、自由無拘,另一個外表有缺陷個性自治嚴謹,兩人同時愛上校長田耕野;作者有意藉著這三角戀情,闡釋愛與美的最終意義。同時期作家張秀亞分析《心園》,認為「這本小說中的每個人物都有其不同性格。…那個被『美』開除了的曰涓,代表作者心目中最高的美,正如亞玟代表了詩,而耕野代表了藝術的精神。」

1976年出版的《盆栽與瓶插》也頗有特色。小說透過幾個留美學生,描寫他們不同的價值觀與民族意識。本書為孟瑤赴美依親之後的生活與感觸,她對「移民者」的結論是:任憑如何努力,也總是盆栽或瓶插之區別。接續此書,孟瑤陸續創作了《望鄉》、《春雨淋淋》、《寒雀與孤雁》,成為一系列「移民小說」。吉廣輿認為這四部小說:「是孟瑤所有小說裡面,寫實色彩最鮮明、批判意味最凌厲的作品,尤以《盆栽與瓶插》為最具代表性。」

1979年因系主任公務繁忙病倒,她才辭退工作在家養病。幾年間身體漸漸康復,但基於對文學的熱愛,她病中仍發表了幾部小說及論文。1997年她的學生吉廣輿以孟瑤為學術研究對象,相繼出版了《孟瑤讀本》、《孟瑤評傳》,使其作品有機會得到更多人研究與評價。2000年10月,孟瑤孤單告別了人世。我們從紛亂的新世紀回顧她的一生,覺得更不能遺忘她,因為從她不懼辛勞的奉獻中,我們看到了對文學、戲劇最單純的熱情。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