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690年普賽爾的歌劇《狄朵與艾涅亞斯》上演之後,英國幾乎沒有產生過在歐洲歌劇史上舉足輕重的作品來──一直到1945年 6月,布里頓的《彼得‧格萊姆斯》於倫敦首演,才開創了英國歌劇的新紀元。
《彼得‧格萊姆斯》改編自英國作家克拉布的《自治市》。詩人與作曲家皆曾長年在海濱城鎮生活,因而對此環境下各種人物的音容笑貌、思想行為等,無不描繪得生動翔實。音樂方面,布里頓既保留了傳統的有調性的分曲形式,又能夠將特定的戲劇情景、感情以更為凝煉的方式體現出來;聲樂部分也恢復了普賽爾英語聲樂寫作的傳統,旋律與劇詞的韻調配合得天衣無縫。難怪《彼得‧格萊姆斯》會在世界各國,尤其是英語國家的歌劇院中常演不衰。
《彼得‧格萊姆斯》改編自英國作家克拉布的《自治市》。詩人與作曲家皆曾長年在海濱城鎮生活,因而對此環境下各種人物的音容笑貌、思想行為等,無不描繪得生動翔實。音樂方面,布里頓既保留了傳統的有調性的分曲形式,又能夠將特定的戲劇情景、感情以更為凝煉的方式體現出來;聲樂部分也恢復了普賽爾英語聲樂寫作的傳統,旋律與劇詞的韻調配合得天衣無縫。難怪《彼得‧格萊姆斯》會在世界各國,尤其是英語國家的歌劇院中常演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