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詞為集,濫觴於唐五代。自唐五代至晚清和中華民國,詞選走過了一千餘年發展、繁衍和分化的漫長歷程。雖然它還比不上詩選那樣蔚成泱泱大國,但其陣容之龐大,內容之繁雜,歷史之曲折變化,卻遠在曲選、賦選之上,與文選相伯仲。據各種正史藝文志(補)、公私藏書目錄、地方文獻、文集序跋的記載,以及今天各大圖書館的館藏情況,曾經在我們這塊土地上出現和流傳過詞選,總數約五百餘種,而實際的數字可能更多。可惜它們半數以上已經失傳。作為一種「作品」,其命運與那些詩詞作品一樣,經過漫長歷史的淘汰和選擇,流傳至今者不過是當時詞選大軍中的一些幸運者而已。
什麼是詞選?按傳統的四部分類法,詞選屬於集部.總集類.詞總集範疇。古人經常把詞總集與詞選這兩個不同的概念混為一談,詞譜、叢刻、合刻都被視為詞選。清人沈時棟《古今詞選》就把屬於叢刻的毛晉《宋六十名家詞》、孫默《十五家詞》、龔翔麟《浙西六家詞》等指為詞選;《四庫全書》及其提要也把屬於詞譜、詞集合刻者歸入「詞曲類詞選之屬」。有鑒於此,我們認為有必要首先為詞選立一界說,以確定本文的研究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