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其中一位在1993年的休假年度被邀請到法國去教授 ""美國的物流""。這是一個有趣的方案,因為它希望能教導法國學生有關美國公司在物流上如何運作。在與法國人討論過基本項目的內容後,我們發現我們使用的是不同的語言。第一個衝突是定義的問題。美國人將物流定義為限於運輸、倉儲管理、以及存貨控制,其中包含了行銷及生產的整合、替代資源及供應鏈管理,這些都屬於生產的一部分。在歐洲,物流也涵蓋了美國營運的角色。
自此,我們將我們的觀念想法融合為一體而出了一本書。我們同意並沒有所謂的美國生產營運與法國物流之分。我們也發現需要鞏固我們的經驗並且定義我們所謂的全球營運及物流。我們花了許多時間討論要如何以連貫的方式來傳達我們的訊息,如全球個體。結果我們相信這本書不只可以提供歐洲與美國的情形,也可以比較兩國不同的觀點。
法國團隊有一組非常有趣的新個案,因為即使在和營運及物流問題的形成非常近似的情況下,他們提出特屬於歐洲的情況。美國團體也有新的個案,因為有新奇的議題可以討論。此項結合形成了全新的個案以供營運及物流研究之用。
潛在的課題
世界愈來愈變成一個全球的市場。地理上的疆界正在消失中,而管理者必須準備要面對此項新的挑戰。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商學院都開設有關全球或國際方向的新課程。這本書對任何涵蓋全球營運或物流的課程都很有用。基於我們以上的敘述,我們連結了營運及物流的兩個觀念來建立此書的重要性。以描述產品物流管理、服務及資訊。
此書對營運及物流問題採取非常策略性的觀點。雖然我們都知道要結合分析技巧以及策略思考的重要性,但若要精通兩者卻是很困難的。此外,全球環境的複雜性逐漸發展中。以此觀點看來,非常需要發展一套可以幫助思考過程的架構。然而,我們的確提供了特殊的指引可使讀者發現更多的分析工具。
指導手冊詳細說明了如何分析涵蓋不同議題的不同部門。此書的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特徵是你不需要以線性型式(例:從第1章到第12章)來得到訊息。一整個學期可能有不同的替代方案,短期課程也是。如前所述,我們介紹了本書的綱要,我們也提供了目前我們的大綱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