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學校教習唐詩,一面以北京式華語念讀,一面又以漢音歸類平仄、詮釋格律,讓人有判別混淆的現象。為何會發生此種研讀的窘境?實因傳統漢字的發音–河洛話,隨著時代的播遷,淪為非官方的地方語言 — 閩南語、台語;而現今官方的北京式華語,實已胡化!用胡化的北京式華語來研讀唐詩,自然鑿枘難入。
如此讓漢字回歸漢音,實是學術良知,也是作者一直努力的方向。本書編排採漢書、華語注音並列,格律平仄押韻俱全,是作者對文化研究的衷誠展現,也是研習唐詩的絕佳途徑!
今日學校教習唐詩,一面以北京式華語念讀,一面又以漢音歸類平仄、詮釋格律,讓人有判別混淆的現象。為何會發生此種研讀的窘境?實因傳統漢字的發音–河洛話,隨著時代的播遷,淪為非官方的地方語言 — 閩南語、台語;而現今官方的北京式華語,實已胡化!用胡化的北京式華語來研讀唐詩,自然鑿枘難入。
如此讓漢字回歸漢音,實是學術良知,也是作者一直努力的方向。本書編排採漢書、華語注音並列,格律平仄押韻俱全,是作者對文化研究的衷誠展現,也是研習唐詩的絕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