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上海 | 拾書所

立足上海

$ 180 元 原價 200
去!大陸當然要去!出走也好,走出也罷!

因為大陸的經濟成長率每年有 8 %,美國前財政部長魯賓更說大陸是「世界最大的新興市場」。

但你知道何謂「 15 計畫」?大陸股市為何獨紅全球?派駐大陸的台籍幹部如何自處?如何瞄準眼光小額投資?大陸學歷的未來性又如何?

暢銷書作家陳彬教你如何「立足大陸看台灣」,改變舊思維、建立新思考。

自序
去!大陸當然要去!出走也好,走出也罷!

千算萬算,當沒有更好的選擇,大陸成為唯一希望餘地時,大陸當然要去,何況大陸已經是:

‧出超美國約 810 億美元,已經取代日本成為美國最大的入超國,是美國商務部 89 年 12 月公布的。

‧資訊硬體產業的產值 255 億美元,首次超越台灣的 232 億美元,是台灣資策會市場情報研究中心(MIC)於 89 年 12 月,根據前 11 個月的數據統計出來的。

‧3,400 億美元的外資投入,是改革開放二十年驚人的成就,是大陸外經貿部於89 年 15 屆五中全會期間對外說明成就的數字。

‧世界排名五百大企業有近四百家,一百大工業製造集團近 60 家,外資設立的研究發展研究所近百家於大陸,大陸事實上已不是冒險家的樂園,是跨國公司不敢不重視的國家。

‧「世界最大的新興市場」是美國前財政部長魯賓,在香港演講時,公開讚嘆大陸的用語。著名經濟學家鄭竹園教授說,外資在大陸的投資,已佔大陸資產淨存量 10 %,是不能掉以輕心的市場。

‧GDP(國內生產總值)於千禧年首次超過一兆美元達 1 兆 780 億美元,是大陸國家信息中心的統計。經濟成長率每年有 8 %,即將加入 WTO (世界貿易組織)成為會員國、有三峽大灞、北京香港高速鐵路、西部大開發等超大建設項目可以期待等,大陸整體市場向上提升的趨勢,已經是必然,不能忽視,不能再看不起它。

依據經驗,回想台灣二十餘年走過的路,從大陸的角度看台灣:

‧68 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發生後,台灣產業的結構利用能源危機調整,至此才算開始建立與找到發展的契機、中小企業才開始有積累財富的機會。

‧73 年第二次石油危機時,中小企業利用數年來積累的資本,外向型地趁機擴大規模,內向型地開始蓋房子炒地皮,雙方財富結合後,造就台灣的奇蹟成為四小龍之一。

‧傳統製造業、中小企業和一些靠炒皮、炒股票致富的人,從 70 年代中期開始算起,除非見好就收或是轉型成功的人以外,在今日雞蛋股、水餃股滿天飛舞的情況下,事實上真正享受經濟高成長,過上好日子的年期,未滿 15 年。

‧高科技產業的電子新貴的日子亦如此,甚至更短。自聯電 74 年實施分紅入股以來,真正風光收成過上的好日子,也是近數年才叫人眼紅,有些人,甚至還看不到未用到股票,空有新貴之名未有新貴之實。

‧最慘的該算是網路新貴,真正撿到好康的可說少之又少,新貴會不會成為「新慘」,誰也無法預料。

‧20 年前,台灣國民所得是菲律賓的三分之一,只有兩百美元,20 年後台灣是菲律賓的十倍,現在的大陸約 1,000 美元為台灣的十三分之一,誰又能保證 20 年後,不會重演這一幕歷史?

自從拙作《我的上海經驗》、《移民上海》就教於讀者朋友們以來,在各種場合接觸有關大陸事物的詢問,我發現,在現有政治經濟情勢下如「中年失業」、「移民大陸」、「隨人顧性命」、「台勞」成為流行用語,「到大陸找頭路」是熱門話題。就個人的角色而言,不分從事的職業是公是私,是大是小,是老闆還是員工,很少人不對前途感到茫然,很少人不想多知道有關大陸現況與發展前途的種種消息。

「立足大陸」看台灣,看兩岸發展,看台灣人該如何改變舊思維、建立新思考模式,是本書的立論和出發點。此亦本於連戰先生的名言「換位子換腦袋」所得到的靈感,我深刻體認到,光換腦袋已不足以應付將來情勢的變化,要換個人。要「立足大陸看台灣」而不是「立足台灣看大陸」。

立足大陸用投資、創業的身分,或是找頭路、掃街車第二春的心態。千萬種理由在我看來,都是為了賺錢為了活下去,在我與讀者和朋友的互動中,我發現還有很多有關大陸應該有或是基本的常識,讀者們不了解。何種本事憑什麼在大陸才能成功減少失敗率,讀者們有所誤解。

「中年創業立足大陸的新認識」,是我看到已經失業、即將失業或是有危機意識的中年朋友,他們眼看台灣失業率不斷攀升,機會不是想像中垂手可得,有煩惱有苦又難言、手足無措時,我站在他們的立場說明重新認識大環境的必要。

〈台勞一族〉一章露骨揭發台商在大陸的投資與生活,不如想像風光的現況。不避諱直接大談台商尊貴地位變成「台勞」趨勢的可能性。讀者們可由其中感受到對大陸該有的新觀念,才較易成功,不成為真正的「台勞」。

大陸的股市憑什麼大漲,獨紅全球?網路族、傳統產業、高科技業競逐大陸市場, WTO 效應發酵下的利基可以期待嗎?大陸槍斃了數批貪官污吏,整頓了國有企業關稅制度,材料加工轉內銷視同走私,違反規定的台商將會被定罪關起來,又要加強增值稅和台商幹部所得稅的徵收等,原因在哪裡?了解大陸放棄「所有權概念」只求「所在」招引外商的新手段,「知彼」強化競爭力運用的手腕,「明白它」才能增進台灣人的機會。〈大陸的利與害〉一章是站在大陸的角度看大陸,是我十年來有感而發的部分感言。

〈財富之母〉一章,是我接受媒體訪談或團體邀約講演在大陸有關「買房子」、「買土地」、「投資股票」、「投資機會」、「先去先贏卡位論」等有關「好康的代誌」等問題時,特別喜歡強調,有別於「台灣經驗」法則的重點。是最多讀者有興趣「錢途與錢累」,既吃不準有疑惑的盲點,又自設立場有成功賺錢機會的「妄想症」、「鐵齒症」時,我綜合回答讀者們疑難雜症的總結。

「賺錢不再容易,沒有憑空掉下來的成功」,〈成功之道〉一章要朋友們了解,台灣人在大陸的競爭對手,絕對不是阿貓阿狗一般的大陸人,是經過大風大浪中年級的幹部群,是學有專長、有知識、有見地、有才幹的青年朋友。「台灣學歷無用論」、「台灣經驗,專長與資金不是唯一」,要成功、要去大陸找到好頭路,就要重新檢視自己的能力與加入競爭的本事與心態。本章從學歷的迷思開始談起,希望讀者們見微知己,明白自己該如何才能找到好頭路,才能成功賺到錢。

我感受到在熟悉的土地上,很難找到更好機會後,「立足大陸」發展成為符合資格的最佳選擇,我是政治白痴的朋友一樣,僅是一位如假包換的台商。雖然,已經有兩本報告《我的上海經驗》、《移民上海》供朋友們參考,被稱為作家、顧問、風險專家、老師教授,但我實在受之有愧,自承僅是報告情況的台商份子之一而已。而我歸納整理出來的報告形諸文字或演講時,因為心急,因為太想在有限篇幅、時間內,想把知道的部分告訴大家相互研討,以致有「跳躍式」、「雜亂式」,使用大量反問的敘述與說法,讓讀者與朋友們往往一頭霧水,反而有更多的疑惑待解。

這種現象與結果,就是我想表達的重點,因為,一是大陸投資經營和找頭路生存的環境,實在太複雜。既然大陸的領導人都在不斷地調適,不斷地在找新方向、新發展契機,全世界六十億人中,就應該沒有真正的專家有資格下結論與建議。二是每個人的背景與能力不同,不可能有統一的成功模型,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去思考、去嘗試,找最適切的定位才能成功,不是靠別人的資料或聽我的報告就能成功。三是處在此「新知識經濟」、「網路經濟」、「自由化經濟」之下,大家都在摸索以應付變幻難測尚未找到標準的因應模式。在這對成功要重新定義的年代,有無數專家做後盾的跨國公司都在焦頭爛額時,我又有何資格給建議?提供良方?靠的還是自己不是嗎?

際此, WTO 的新變數成為事實,戒急用忍要放寬,三通也早晚會通,不談核四建不建,不談政治如何轉彎,站在個人立場如何應付新環境,找到賺錢活下去的機會,我認為才是每個人最關心的重點。本書即據此做出報告,大家互勵互勉都能活得更愉快、更舒服。

目錄

作者自序
第一章 大陸的利與害

‧了解大陸人
‧ 15 計畫& WTO 組合式的解讀
‧台商不能忽視 15 計畫的理由
‧WTO 規範在大陸的作用
‧定位明確的思考模式
‧每個人向錢看
‧舉報制度維繫社會的公平

第二章 財富之母

‧話說大陸股票二三事
‧土地已非財富之母
‧不是大嘴巴
‧人潮不代表機會
‧錢用在刀口上
‧是真本事真功夫,不是關係人脈
‧卡位論想法的檢討

第三章 成功之道

‧到大陸讀書深造的必要思考
‧大陸學歷的未來性
‧蹲點觀察是好主意
‧解讀的功力要不斷增進
‧自己的市場才是市場
‧不能控制、沒有勝算就要放棄

第四章 台勞一族

‧台胞變台勞有夠衰
‧誰會成為台勞
‧台勞一族在大陸的現況
‧戳破台灣神話
‧中年創業立足大陸的新認識
‧章孝嚴先生的眼淚
‧王永慶先生不能罵
‧網路高科技產業在大陸的前景

第五章 後記

‧大家別鬧了
‧政黨合組台灣股份有限公司
‧快樂出帆回唐山
‧唐山客家在台灣

附錄 大上海一點通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