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與契丹,造成宋朝無窮的後患,從宋太祖、太宗到真宗五十多年間,宋遼戰爭不斷。 宋真宗即位第二年,便被迫御駕親征,吃盡苦頭,衷心希望盡速結束戰爭,但因朝臣主戰主和派系傾軋,皇帝不知所措,乃起用六十七歲的翰林院侍讀學士畢士安,擔任參知政事,希望既以此取得主戰派的信任,又能為主和派所接受,以達宋遼議和的目的。
畢士安擬定「以戰求和」的大策略,向真宗推薦被貶外放的寇準。在牽動著一番暗潮洶湧的人事糾葛與權力分配之後,終於消除真宗對寇準的疑慮,將誣陷寇準的大臣申宗古予以治罪,以安寇準之心,以平主戰派之憤,同時威懾主和派的氣焰。
遼聖宗與蕭太后統兵二十萬大舉攻宋,深入河北澶州城下,宋朝朝野震動,主戰派首腦王欽若奏請皇帝「南巡」,陳堯叟亦有遷都之議,然寇準卻力排眾議,勸真宗御駕親征。真宗明戰暗和,內心渴望議和,卻不敢表露;不想冒生命危險御駕親征,卻不敢推辭,最後只得從其議,親至澶州。
遼軍遠來,與宋軍僵持不下,終於與宋定下「澶淵之盟」,兩國約為兄弟之邦,此一盟約,為兩國帶來一百餘年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