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一開始即特別青睞戰後嬰兒潮當年的最痛——升學機會的缺乏。於是,「廣設高中大學」成為教改的重頭戲,當作捍衛下一代「受教權」的尚方寶劍,事實上卻只是在斬除我們這一代的夢魘!其實民國八十五年之後,台灣的教育擴充,即便是高等教育的入學率,已具有歐美國家的平均水準了。教育機會的擴充,讓更多人升學,雖用意甚佳,但缺少教育品質的管控,反而造就「文憑主義」的盛行。總之,許多改革措施並非是錯的,但對教育主體來說,卻不是最需要的。十年教改,在善意的基礎下,錯置了時空,浪費了不少寶貴資源!
教改一開始即特別青睞戰後嬰兒潮當年的最痛——升學機會的缺乏。於是,「廣設高中大學」成為教改的重頭戲,當作捍衛下一代「受教權」的尚方寶劍,事實上卻只是在斬除我們這一代的夢魘!其實民國八十五年之後,台灣的教育擴充,即便是高等教育的入學率,已具有歐美國家的平均水準了。教育機會的擴充,讓更多人升學,雖用意甚佳,但缺少教育品質的管控,反而造就「文憑主義」的盛行。總之,許多改革措施並非是錯的,但對教育主體來說,卻不是最需要的。十年教改,在善意的基礎下,錯置了時空,浪費了不少寶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