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據台50年,異族統治下的本土歷史有不少辛酸滄桑,也有不少可歌可頌。很遺憾的,解嚴前本土歷史一片空白而模糊,多少史料理沒在政治禁忌下;解嚴後,台灣歷史也逐漸解禁,本土人物因此得以出土。蔡式穀先生1884年於竹塹北門出生,1951年逝世於台北,荼毗後落葉歸根葬新竹;而延至1998年,其傳記方整理出版,以蔡前輩在台灣抗日運動上的歷史地位來說,實不能不有所浩嘆。
先生早年留日修習法律,並在1923年成為首批取得辯護士(律師)資格的臺籍人士,同年返臺執業臺北以迄1940年代,十餘年間先生投入臺灣議會設置的請願工作,熱烈參與「臺灣文化協會」的會務及文化講座,並在「臺灣民報」撰述法律專文批評時政,致力於宣揚本土意識、本土文化與民主法治的民運活動,與林獻堂、蔣渭水、蔡培火等同為臺灣民族運動健將。光復後,先生受聘為臺灣省文獻會委員,參與省通志館工作;並獲其時臺北市長黃朝琴聘為市政建設委員會委員;先生雖致仕,仍不改其申張民權、弘揚文化初志。
做為一個啟蒙的民運先鋒,蔡式穀先生的胸襟器識與知識份子的風骨情操,猶如蒼茫歷史裡的光茫,照亮歷史長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