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鐵民近卅年來的文學創作,作品產量並不多,但是始終都沒有背離他血流裡的農民魂,尤其濃烈的鄉土愛,並沒有把它羈留在懷時戀舊的感傷裡;隨著農村社會及農業結構的遽變,鍾鐵民的農民小說也逐漸從個別農民的身上,轉而關注整個農村命運的去向。
鍾鐵民傳承了鍾理和的文學志業,我們相信:沒有鍾理和,台灣文學便要少去一層光澤;沒有鍾鐵民,同樣也要少去一份台灣農民文學的醇醪。
作者簡介
鍾鐵民,1941年出生於滿洲奉天(瀋陽),當年夏天隨父母遷居北平,1946年返台,1947年回到祖父所遺農場定居。
1961年完成第一篇小說〈四眼與我〉,發表於《聯合副刊》,隔年發表十四篇作品。1964年進師大就讀。1969年短篇小說集《菸田》出版,並返鄉擔任旗美高中國文教師。1972年長篇小說《雨後》出版。1977年獲「吳濁流文學獎」小說佳作。1980年短篇小說集《余忠雄的春天》出版。1983年獲「吳濁流文學獎」正獎。
1990年應美國「台灣文學研究會」邀請,參加台灣文學研討會。
鍾鐵民傳承了鍾理和的文學志業,我們相信:沒有鍾理和,台灣文學便要少去一層光澤;沒有鍾鐵民,同樣也要少去一份台灣農民文學的醇醪。
作者簡介
鍾鐵民,1941年出生於滿洲奉天(瀋陽),當年夏天隨父母遷居北平,1946年返台,1947年回到祖父所遺農場定居。
1961年完成第一篇小說〈四眼與我〉,發表於《聯合副刊》,隔年發表十四篇作品。1964年進師大就讀。1969年短篇小說集《菸田》出版,並返鄉擔任旗美高中國文教師。1972年長篇小說《雨後》出版。1977年獲「吳濁流文學獎」小說佳作。1980年短篇小說集《余忠雄的春天》出版。1983年獲「吳濁流文學獎」正獎。
1990年應美國「台灣文學研究會」邀請,參加台灣文學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