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季作品的風格呈現非常多的變貌,可能與作者的性格有密切的關係。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季季小說中有一個主題的闡釋是極為一貫的,那便是她小說中對男女關係的看法。
在她龐大的作品中,約略可以看出她作品的四種不同的發展軌跡:第一種是最早期的,在《屬於十七歲的〉這本書裡的作品,我們看到了虛無、漂泊的色彩,肯定那個年代流行於年輕人中間的頹廢主義傾向;第二種是自傳性的作品,對女性在社會上的各種不公平遭遇有了更深厚的體會與思考;第三種是摻雜著浪漫與寫實,是最具前瞻性、特殊風格的,作品以〈琴手〉為代表;第四種是充滿幽默、嘲諷的寫實主義作品,以犀利、深富社會性的嘲弄筆調,來針砭社會的不平、不義;以〈雞〉、〈拾玉鐲〉為代表。
作者簡介
季季,本名李瑞月,1944年生於雲林二崙。15歲開始於《台灣新聞報》發表校園短文,16歲就讀虎尾女中時,發表第一篇小說〈小雙辮》於「虎女青年」。
1962年,18歲,以〈明天〉 獲《亞洲文學》小說徵文首獎。19歲時,參加救國團文藝寫作研究隊,獲小說創作首獎。20歲,帶著一篇小說和隨身衣物北上,定居永和,開始了專業寫作生活。並與皇冠簽定基本作家合約,全年發表小說十篇。第一本小說集《屬於十七歲的》由皇冠出版,至今已出版卅多本作品。
1988年任中國時報副刊組主任兼「人間」副刊主編,現為《中國時報週刊》副總編輯。
在她龐大的作品中,約略可以看出她作品的四種不同的發展軌跡:第一種是最早期的,在《屬於十七歲的〉這本書裡的作品,我們看到了虛無、漂泊的色彩,肯定那個年代流行於年輕人中間的頹廢主義傾向;第二種是自傳性的作品,對女性在社會上的各種不公平遭遇有了更深厚的體會與思考;第三種是摻雜著浪漫與寫實,是最具前瞻性、特殊風格的,作品以〈琴手〉為代表;第四種是充滿幽默、嘲諷的寫實主義作品,以犀利、深富社會性的嘲弄筆調,來針砭社會的不平、不義;以〈雞〉、〈拾玉鐲〉為代表。
作者簡介
季季,本名李瑞月,1944年生於雲林二崙。15歲開始於《台灣新聞報》發表校園短文,16歲就讀虎尾女中時,發表第一篇小說〈小雙辮》於「虎女青年」。
1962年,18歲,以〈明天〉 獲《亞洲文學》小說徵文首獎。19歲時,參加救國團文藝寫作研究隊,獲小說創作首獎。20歲,帶著一篇小說和隨身衣物北上,定居永和,開始了專業寫作生活。並與皇冠簽定基本作家合約,全年發表小說十篇。第一本小說集《屬於十七歲的》由皇冠出版,至今已出版卅多本作品。
1988年任中國時報副刊組主任兼「人間」副刊主編,現為《中國時報週刊》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