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失憶的年代 | 拾書所

集體失憶的年代

$ 225 元 原價 250
綜觀歷史,除了羅馬帝國衰亡到文藝復興初期的這段中世紀以外,還有許多其他不同的「黑暗時代」將一連串源頭可追溯到遠古的文化給劃下了句點。一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從狩獵文化進展到農耕文化,在這過程中,他們不斷將原本印刻在腦裡的記憶給遺忘一空。如今我們站在另一個巨大的十字路口,後農業時代正導向一個以科技為基礎的未來。我們該如何安然渡過這個轉變而不用丟失自己珍貴的文化?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情況已經很不對勁了。作者檢核出現代社會五個主要支柱正出現嚴重衰退的跡象:社區與家庭、高等教育、科學與科技、政府效能,以及專業人員的自律。這些正是我們賴以屹立不搖的要素──作者指出,它們正開始變得名存實亡。一旦五個支柱傾頹,恐怕連我們也將認不出自己來了。

所幸,向下惡性盤旋的趨勢是可以被導正的。日本在二戰及戰後被佔領期間,就是因為對自身歷史與文化強而有力的保存才能讓本國文明免於敗亡。愛爾蘭歷經饑荒及英格蘭殖民的摧殘,幾乎把自己的母語全然丟失,也是透過愛爾蘭人民堅定不移的決心才得以為自己的文化注入新血。作者認為同樣的事也可以在我們身上發生──只要我們及時辨認出文明傾頹的徵兆。

這是一本陰暗的書,也是一本充滿希望的書。這位都市計劃界身兼行動派、改革者以及夢想家的重量級人物絕不僅止於悲觀的陳述,她提供了一些想法,可以解決或避免困惑著現代人生活的諸多問題。本書的宗旨,就是經由瞭解此等悲劇如何發生、如何避免,以期維護並發展我們的文明,使它不致漸入死巷。

「倘若危機是主導文化自內部開始腐朽,或是無法應變,那麼很清楚地,今天當務之急就是社會必需徹底自覺,以認清累積起來的文化弱點所具有之威脅性,並設法加以改正,以求社會的複雜文化網絡得以穩定下來。惡性循環也有它的對立面:良性循環,在其中每項改進與加強都能導引出文化中其他的改進與加強,而進一步強化那初步的改進。優良的教育能強化優良的教學,以及受了教育的人再作的研究,再而強化了社會。有反應的、負責的政府鼓勵民主制度所施行的修正步驟,而它們又再而強化了優良政府與負責任的國民。以此類推。良性循環,以良性的回饋運作,也就是說不必一切需要的都得同時來:每一單項改進對整體而言都是有助益的。」
「很諷刺地,過去曾為文化大贏家的社會(包括我們自己的社會)特別會面臨無法順利因應新現實的危險。這是因為成功能讓人衝昏了頭,也因此容易沉緬於過去的榮耀。過去活力充沛的文化通常難免流於驕傲的自欺,希臘人對此有一詞形容:狂妄 (hubris),今天我們仍然在用它。」
「歷史反覆證明過,王朝絕少能保有足夠的文化自知之明以避免敗於野心過大。它們都疏忽了一點,未能認清成功文化的真正力量是在於能以身作則。這是有耐心的、成人的可取態度。要成功,社會就必須有自覺。凡是拋棄使自己變得能幹、適應力強及有身分認同的那些價值的文化,必將變得孱弱、空洞。唯有堅決維護導致該文化的性格和興盛背後的價值觀,才能避免這種危害。」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