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叢書出版之抄本,分別約抄成於大正10年以及大正12年前後,抄寫者楊心婦即為子弟先生林綢於集樂軒大正年間傳承的傑出弟子之一。由於其人當時與曾溫州等人追隨林綢的時間,正值綢先藝術造詣與活動力最為旺盛的時期。長久的浸淫也使得楊氏的抄本在形式與內容的記錄上,最接近綢先本人。故而透過此一抄本文獻的出版,當有助於直接接觸與理解當時期集樂軒的部分藝術成就與技藝內涵。
本叢書出版之抄本,分別約抄成於大正10年以及大正12年前後,抄寫者楊心婦即為子弟先生林綢於集樂軒大正年間傳承的傑出弟子之一。由於其人當時與曾溫州等人追隨林綢的時間,正值綢先藝術造詣與活動力最為旺盛的時期。長久的浸淫也使得楊氏的抄本在形式與內容的記錄上,最接近綢先本人。故而透過此一抄本文獻的出版,當有助於直接接觸與理解當時期集樂軒的部分藝術成就與技藝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