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歐陽龍、傅娟夫婦女兒的人,一定會對妮妮、娜娜、娣娣這三個女兒兼具個性、氣質,彬彬有禮且態度大方留下深刻印象,她們活脫脫就是《小太陽》中櫻櫻、琪琪、瑋瑋的翻版。妮妮目前就讀美術班,小小年紀就曾獲數個美術大獎,並且演出舞台劇、擔任大愛新聞小主播;娜娜更是人見人愛的小天使;娣娣小小年紀就知道自己要什麼。
大家一定很好奇,傅娟是如何教育小孩?他們的親子互動又是什麼方式?
自從結婚生子之後,傅娟將全副精力放在女兒身上,為了不錯過孩子的成長,她辭去大部分的演藝工作,選擇當個有時間陪孩子的媽媽。不但親自陪著女兒上學、上才藝班,甚至為了更了解兒童教育,還曾到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學分班進修。
本書有女兒妮妮、娜娜的美術作品,還有傅娟的教育親子觀:如何培養孩子對美的鑑賞力、如何陪伴孩子學美術和音樂、如何教導孩子金錢觀、讓孩子自行精簡看電視時間的妙法、怎麼不用負面情緒跟孩子有效溝通、什麼是蒙特梭利教育、怎麼幫孩子拍照最好看……故事娓娓道來,充滿溫馨動人的感情。
商業周刊第903期報導:「美學,成為台灣的新顯學,不管企業或個人,手上都要有一本『美感存摺』,因為它是新競爭力,我們稱它為『美力』。」美力時代已經到來,每個家長都該為孩子準備一本美感存摺。擁有「美力」的孩子活得更勇敢,更有自信,而且最重要的是,優游於美的世界,孩子必定能擁有一個無可取代的快樂童年。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總有某一個時刻,你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就是鏡子另外一頭的你。我們在無意間的舉動,自己並沒有發覺,卻會被孩子當作模仿的榜樣,尤其在動怒發脾氣的時候,不管是生氣的表情、語氣,甚至眼色,孩子都會經由模仿而學會,只要想到這裡,十次中有七次我會選擇停止,不讓脾氣繼續下去。可惜人畢竟是人,另外三次我依然會動怒抓狂。
日常的瑣事是磨損親子感情的最大元兇。
「你的功課到底寫完了沒?」
「你怎麼還沒有洗澡?」
「你的牙刷了沒?」
「你怎麼動作這麼慢?」
這些話不經思考、不假思索源源不絕從我的嘴巴裡跑出來,簡直不能想像自己怎麼會變成一個這麼嘮叨的媽媽,而女兒也變成了不耐煩的孩子。
光是每天叫女兒起床就是個大工程。做母親的總是疼愛自己的孩子,想讓她每天多睡一點點。可是每天晚上孩子一定東摸西摸拖拖拉拉不肯準時就寢,等到第二天起來,不到最後一秒鐘又捨不得叫她起床。其實我大可以提早一個鐘頭叫她起床讓她摸個夠,但是天下父母心,就是捨不得。每一個小小的細節都想為子女多設想一點,但出於愛的捨不得卻造成了親子之間的不愉快。有一次我叫孩子起床的時候氣得脫口大罵她不負責任、沒有擔當,罵了一陣後氣得自己回到床上不理她,過了一會兒她要出門上課,又到我床邊輕聲細語地跟我說:「媽咪掰掰!」我當下立刻後悔不已,孩子是如此的純真,且又不是犯了什麼大錯,我何必用這麼嚴苛的標準要求她,把自己的情緒加諸孩子身上。
很多時候事件本身反而沒有那麼重要,最令父母難以忍受的是子女的態度。我還記得第一次遭到孩子白眼的時候,腦海中只浮現三個字:「現世報」!越愛孩子的父母越不能接受子女對父母的反擊。沒有人希望自己是個抓狂的媽媽,但是有時候就是忍不住。發脾氣的表情會遺傳,動怒的時候,我會想起小時候媽媽生氣的表情;而女兒對我發脾氣的時候,我又在她們身上看到了我自己。
以前的時代,父母很難得有機會跟孩子談心。我家有四個小孩,我排行老大,一般父母對老大管得一定比較嚴,我跟我媽媽只差二十二歲,而我跟我最小的弟弟只差四歲,也就是說,她在二十六歲的時候已經生了四個小孩。當時我父親正在創業開貨運公司與清潔打蠟公司,她一肩打理公司業務,招呼公司員工,還得帶四個年紀不同的小孩。我的媽媽是山東人,山東人直來直往的個性,造成我們母女之間不少摩擦,很多人的家庭都是由媽媽扮黑臉、爸爸扮白臉,我們家也不例外,有一次我們母女倆吵架吵得太嚴重,媽媽還打電話叫爸爸回家勸架。其實我跟我自己的母親感情極好,卻常常為了這些日常生活的瑣事彼此爭吵,讓兩人都不愉快,真是太不值得。
想到這裡,我開始試著從孩子的立場思考。父母要能懂得反省,懂得站在孩子的立場想,因為我們也是這樣走過來的。如果你不能站在他們的立場去想的話,你不了解他們在想什麼,就會變成他們討厭的人。當你指責孩子的時候,你就忘記了小時候的自己。面對女兒的時候,我既是我現在的自己,又是小時候的自己,同時我又是我現在的媽媽與我以前的媽媽,這四者造就了現在的我。在這樣的過程中,透過反省童年時期我跟母親的關係,對照我現在對待我女兒的方式,才能透視清楚親子間正確的相處方式。動怒都是一時衝動,一時衝動會使人說出一些傷人也傷自己的話,在這樣的過程中,只有情緒性地互相傷害,無法達成有建設性的目的。儘量讓自己想清楚方法與目的,想清楚再面對子女,不要用情緒面對孩子,才能有效溝通。
孩子需要知道「為什麼」,以前小的時候,我們就是因為不了解媽媽的愛,所以對媽媽有許多抱怨。為了讓女兒了解我的用心,後來我特別找了一個時間,在愉快的氣氛下跟她溝通,告訴她媽媽是因為捨不得減少她的睡眠時間,所以才會這樣不斷地提醒她、催促她。在聊天的過程中,我也了解到孩子的時間觀念與大人不同,如果我在氣頭當下一味地大呼小叫,總有一天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有個煩人的媽媽,而媽媽會認為自己有個叛逆的小孩。唯有透過溝通與了解,孩子才會有懂得的一天。
大家一定很好奇,傅娟是如何教育小孩?他們的親子互動又是什麼方式?
自從結婚生子之後,傅娟將全副精力放在女兒身上,為了不錯過孩子的成長,她辭去大部分的演藝工作,選擇當個有時間陪孩子的媽媽。不但親自陪著女兒上學、上才藝班,甚至為了更了解兒童教育,還曾到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學分班進修。
本書有女兒妮妮、娜娜的美術作品,還有傅娟的教育親子觀:如何培養孩子對美的鑑賞力、如何陪伴孩子學美術和音樂、如何教導孩子金錢觀、讓孩子自行精簡看電視時間的妙法、怎麼不用負面情緒跟孩子有效溝通、什麼是蒙特梭利教育、怎麼幫孩子拍照最好看……故事娓娓道來,充滿溫馨動人的感情。
商業周刊第903期報導:「美學,成為台灣的新顯學,不管企業或個人,手上都要有一本『美感存摺』,因為它是新競爭力,我們稱它為『美力』。」美力時代已經到來,每個家長都該為孩子準備一本美感存摺。擁有「美力」的孩子活得更勇敢,更有自信,而且最重要的是,優游於美的世界,孩子必定能擁有一個無可取代的快樂童年。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總有某一個時刻,你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就是鏡子另外一頭的你。我們在無意間的舉動,自己並沒有發覺,卻會被孩子當作模仿的榜樣,尤其在動怒發脾氣的時候,不管是生氣的表情、語氣,甚至眼色,孩子都會經由模仿而學會,只要想到這裡,十次中有七次我會選擇停止,不讓脾氣繼續下去。可惜人畢竟是人,另外三次我依然會動怒抓狂。
日常的瑣事是磨損親子感情的最大元兇。
「你的功課到底寫完了沒?」
「你怎麼還沒有洗澡?」
「你的牙刷了沒?」
「你怎麼動作這麼慢?」
這些話不經思考、不假思索源源不絕從我的嘴巴裡跑出來,簡直不能想像自己怎麼會變成一個這麼嘮叨的媽媽,而女兒也變成了不耐煩的孩子。
光是每天叫女兒起床就是個大工程。做母親的總是疼愛自己的孩子,想讓她每天多睡一點點。可是每天晚上孩子一定東摸西摸拖拖拉拉不肯準時就寢,等到第二天起來,不到最後一秒鐘又捨不得叫她起床。其實我大可以提早一個鐘頭叫她起床讓她摸個夠,但是天下父母心,就是捨不得。每一個小小的細節都想為子女多設想一點,但出於愛的捨不得卻造成了親子之間的不愉快。有一次我叫孩子起床的時候氣得脫口大罵她不負責任、沒有擔當,罵了一陣後氣得自己回到床上不理她,過了一會兒她要出門上課,又到我床邊輕聲細語地跟我說:「媽咪掰掰!」我當下立刻後悔不已,孩子是如此的純真,且又不是犯了什麼大錯,我何必用這麼嚴苛的標準要求她,把自己的情緒加諸孩子身上。
很多時候事件本身反而沒有那麼重要,最令父母難以忍受的是子女的態度。我還記得第一次遭到孩子白眼的時候,腦海中只浮現三個字:「現世報」!越愛孩子的父母越不能接受子女對父母的反擊。沒有人希望自己是個抓狂的媽媽,但是有時候就是忍不住。發脾氣的表情會遺傳,動怒的時候,我會想起小時候媽媽生氣的表情;而女兒對我發脾氣的時候,我又在她們身上看到了我自己。
以前的時代,父母很難得有機會跟孩子談心。我家有四個小孩,我排行老大,一般父母對老大管得一定比較嚴,我跟我媽媽只差二十二歲,而我跟我最小的弟弟只差四歲,也就是說,她在二十六歲的時候已經生了四個小孩。當時我父親正在創業開貨運公司與清潔打蠟公司,她一肩打理公司業務,招呼公司員工,還得帶四個年紀不同的小孩。我的媽媽是山東人,山東人直來直往的個性,造成我們母女之間不少摩擦,很多人的家庭都是由媽媽扮黑臉、爸爸扮白臉,我們家也不例外,有一次我們母女倆吵架吵得太嚴重,媽媽還打電話叫爸爸回家勸架。其實我跟我自己的母親感情極好,卻常常為了這些日常生活的瑣事彼此爭吵,讓兩人都不愉快,真是太不值得。
想到這裡,我開始試著從孩子的立場思考。父母要能懂得反省,懂得站在孩子的立場想,因為我們也是這樣走過來的。如果你不能站在他們的立場去想的話,你不了解他們在想什麼,就會變成他們討厭的人。當你指責孩子的時候,你就忘記了小時候的自己。面對女兒的時候,我既是我現在的自己,又是小時候的自己,同時我又是我現在的媽媽與我以前的媽媽,這四者造就了現在的我。在這樣的過程中,透過反省童年時期我跟母親的關係,對照我現在對待我女兒的方式,才能透視清楚親子間正確的相處方式。動怒都是一時衝動,一時衝動會使人說出一些傷人也傷自己的話,在這樣的過程中,只有情緒性地互相傷害,無法達成有建設性的目的。儘量讓自己想清楚方法與目的,想清楚再面對子女,不要用情緒面對孩子,才能有效溝通。
孩子需要知道「為什麼」,以前小的時候,我們就是因為不了解媽媽的愛,所以對媽媽有許多抱怨。為了讓女兒了解我的用心,後來我特別找了一個時間,在愉快的氣氛下跟她溝通,告訴她媽媽是因為捨不得減少她的睡眠時間,所以才會這樣不斷地提醒她、催促她。在聊天的過程中,我也了解到孩子的時間觀念與大人不同,如果我在氣頭當下一味地大呼小叫,總有一天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有個煩人的媽媽,而媽媽會認為自己有個叛逆的小孩。唯有透過溝通與了解,孩子才會有懂得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