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氏蜀學在宋代崛起之後,曾歷經起,伏,長,消的曲折過程,其學術思想內涵如何?又是什麼因素深深地影響了它或興,或衰的發展?本書詳細探討了箇中原因,呈現了蘇氏蜀學在宋代學術史上的真實面貌。
本書探論的研究次序分述如下:
第一章:論文的開始,首先探討三蘇之學,也就是蘇氏蜀學,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學術派別?本章從世人關注的焦點,以及三蘇自身所重視的學術領域,分文學、經學、史學、以及哲學思想方面,進行探析蘇學的內涵。
第二章:則探討蘇氏蜀學的興起,在北宋發展的過程中,曾有過的一些學術衝擊,其中較為顯著的,是與王安石「新學」的相抗衡,及與程頤「洛學」的相角立。
第三章:則重在探討四庫館臣所謂:朱熹對蘇氏「攻擊如讎」的原因。朱熹也曾喜好過蘇氏的學問文章,之後卻轉為深刻的批評,如此的轉變,尤為重要的原因,是與他個人的治學經歷、思辨過程、及之後所堅守的學術立場息息相關。
此後三章,則重在探析朱熹評議蘇學的具體內容
第四章首先以蘇氏的「性論」為例進行探析。
第五章:主要探析朱熹對蘇氏解經的評議。
第六章:主要探析朱熹對蘇氏文章議論的評議。朱熹對蘇氏文章議論的評議頗為多見,或從文章技巧上、或從思想義理上,呈現出多元的評論角度。本章分別論述蘇氏父子的文章議論表現,進而分析朱熹評議的觀點。
透過以上各章的探討,一者,可以縱向看到蘇學從北宋到南宋發展和演變的歷史痕跡,其間起伏消長所留下不同的時代印記。二者,可以橫向看到蘇氏蜀學與其他學派的相互交鋒與衝擊,以此可看出蘇氏蜀學藉此所彰顯的學術特色與價值。三者,從朱熹對三蘇的總體評論意見來說,可看出朱熹多元的評議角度、以及不同性質的對待態度,其中可能有主觀的意氣之爭,卻也有客觀的取捨之道。這樣在探討朱熹與三蘇之間,所謂理學與非理學這兩種不同的學術派別,其間的衝突與和合,就可以得到一個合理的解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