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術未見有新聞公害的研究命題,因本該屬社會助力之新聞而出公害,是台灣的特產。本書分從新聞學、史學、哲學與法學立論。
「涂醒哲舔耳冤案」新聞是21世紀初年台灣人重要的共同記憶,本書取為主例,憑新聞編採最起碼的規矩剖析,也憑法律明文保障的基本人權檢驗,都揭露新聞公害無比嚴重。新聞公害屢出,並不限於涂案,顯示業者已無能自律。分析因涂案新聞而起的訟例,可見司法實務也未力守社會最後防線,自創「重源輕流」的審查標準,還會助長一窩蜂不當報導的風氣。
從哲理觀點,社會民眾絕對有權追放新聞公害。但力將安出?餘策只有集結公益社團擔任他律先鋒,成敗關鍵則在能否啟蒙民眾參與,掀起第二波民主運動,爭回為媒體僭奪的自由。
「涂醒哲舔耳冤案」新聞是21世紀初年台灣人重要的共同記憶,本書取為主例,憑新聞編採最起碼的規矩剖析,也憑法律明文保障的基本人權檢驗,都揭露新聞公害無比嚴重。新聞公害屢出,並不限於涂案,顯示業者已無能自律。分析因涂案新聞而起的訟例,可見司法實務也未力守社會最後防線,自創「重源輕流」的審查標準,還會助長一窩蜂不當報導的風氣。
從哲理觀點,社會民眾絕對有權追放新聞公害。但力將安出?餘策只有集結公益社團擔任他律先鋒,成敗關鍵則在能否啟蒙民眾參與,掀起第二波民主運動,爭回為媒體僭奪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