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藝術自戰後蓬勃發展以來,歷經生活條件、社會結構與價值觀的改變,至70年代逐漸沒落,80年代才在立法保護與民間努力下逐漸復甦。本書以保存和鼓勵民間藝術為出發點,拾綴包括木雕、雕塑、竹藝、竹紙藝、纖維五類的藝術發展與成就。透過施鎮洋、李秉圭、陳燕興、施瑞麟、施教鏞、李榮烈、張憲平、陳靖賦、吳敦厚、陳朝宗、陳瑞惠、呂美員等創作者的學藝歷程、藝術風格和其取材特性,以系統性的整理作為日後相關研究的基礎。
民間藝術自戰後蓬勃發展以來,歷經生活條件、社會結構與價值觀的改變,至70年代逐漸沒落,80年代才在立法保護與民間努力下逐漸復甦。本書以保存和鼓勵民間藝術為出發點,拾綴包括木雕、雕塑、竹藝、竹紙藝、纖維五類的藝術發展與成就。透過施鎮洋、李秉圭、陳燕興、施瑞麟、施教鏞、李榮烈、張憲平、陳靖賦、吳敦厚、陳朝宗、陳瑞惠、呂美員等創作者的學藝歷程、藝術風格和其取材特性,以系統性的整理作為日後相關研究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