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與我並生 | 拾書所

天地與我並生

$ 225 元 原價 250
卷一「山水」: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清暉能愉人,遊子憺忘歸。─謝靈運「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觀看古今文人,總是涉足山水以澆胸中塊壘,用湖光綠水來洗滌塵世的紛擾,在青山的環抱下讓心靈沉澱。宋代詩人發出「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便是這種類似物我交融的興發。可見山水文學在古人看來,既是耳目欲望的追求,也是「多識鳥獸草木之名」的生態圖鑑,透過個人美感經驗的追尋,進而達到山水融合,物我合一的境界。本卷「山水」收錄的課文共十四篇,收錄了古典與現代散文的名篇,帶領讀者循著文人的足跡,寄情山水於同時,能夠另闢蹊徑從「山水」遊進「人性」的審視,也遊入「宇宙」的哲思,進而衍生出更豐富的生命歷程。卷二「有情」:天地盎然,生命皆道。心外無物,當以有情覺有情。大自然就像一間充滿哲學的教室,莊子對於人與自然萬物的應對之道,呈現的是人與自然精神合一的愉悅,莊子以「齊物」的觀點破除人的「成見」,視萬物為平等,物、我之間沒有差別的對待。萬物就像每個人的生命一樣,擁有同樣繁複、真切的生命情調。當發現並承認萬物皆有經驗與感覺世界時,人與自然的關係才能從單向轉為雙向,才能將對人的道德延伸到對生物與自然。本卷輯錄當代散文作家的文章,透過文中人與花、草、鳥、蟲的互動關係,與自然談天的型態,帶領讀者體會天地萬物皆有情的蘊涵。現代人受限於世俗雜物的牽絆化,生活因欠缺逸興而僵硬,使得生活過度的組織化。唯有回歸生命的原始本貌,接收自然訊息的密碼,才能重新獲得啟示,體驗生命的可貴,重拾的生活樂趣,散發出生命原有的光澤。卷三「田園」:採菊東離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陶淵明田園向來被中國詩人視為隱逸的居所,相對於繁華的喧囂,中國文學裡的田園場域,一直散發出寧靜安詳與世隔絕的氛圍。自陶淵明辭官隱居山林以來,中國文學裡的隱逸文人好似永遠在田園裡,悠閒耕種謳歌自然。在中國古典文學裡,「田園」作為騷人墨客歸隱的精神象徵,也讓多少讀者企慕這文人建構出來的歸隱樂園。田園既然成為文學中擺脫世俗煩擾的所在,於是讀者們可以看到田園文學裡不斷出現一個又一個的樂園。本卷所選琦君的〈方寸心田〉、陳冠學〈田園之秋〉、吳伯簫〈菜園小記〉都具有這樣類似的樂園意識。黃錦樹的〈焚燒〉則比較有趣,這篇文章顯現出一個相對真實的田園鄉居。希望藉由這些散文對田園意象不同面向的描寫,給予讀者另一個不同思考的面向。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