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純愛作家,未來希望能不拘泥於創作形式,一年完成一本書。」──片山恭一
這不是純愛,也不是「世界中心」式的「片山恭一」,這是更幽微的人生切面、更複雜的心境轉折、更苦澀無言的物之哀的世界。
以前,屋外縱使百鬼夜行,家裡還是安全穩固……現在沒有闔家團圓這種事了……鬼在家裡面。每戶人家裡都養了一、兩隻鬼。
系統工程師俊一與妻?子住在市區,住家外設立著二十四小時運作的自動販賣機。
不喜社交的兩人安靜、客氣地緩慢度日,等待著?子腹中孩子的到來。
隨著胎兒的存在感與日俱增,?子的心境與思緒卻開始出現異常……
無計可施的俊一,感覺既有的世界,正在逐步崩解……
幻想與妄想,有時僅在一線間──生命的優雅與殘忍亦如是。
如同是枝裕和的電影,片山以細膩、安靜的手法讓情節一層層展開,藉著一對看似平凡但生活卻漸起波瀾的年輕夫妻,描述人性、婚姻、自我存在……等各種關係以及價值觀的矛盾糾結。
如同你我身邊所見的尋常景象,以及那些景象背後所背負的想逃離一切的疲倦、難以啟齒的困惑、無法抹滅的傷痛和超脫……凡此種種,以及支撐著這些人生的深沉情感,都在片山恭一這本長篇力作中,輕緩但犀利地擊中讀者,令人久久不能自己。
【編輯說】原來,片山恭一是個嚴肅的文學老頭啊!
◎ 文/林怡君(時報出版主編)
在介紹片山恭一的新書《行到船停處》之前,我想先談談重新認識片山恭一的經過。
我對片山恭一的第一印象來自三年前的一則新聞:《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超越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上冊,成為日本有史以來銷售最佳的單行本小說。當時我還沒進時報,對於什麼樣的小說居然能贏過《挪威的森林》感到非常好奇,隨即找書來看。但拿到書後卻被初版的中文書封和青春催淚的純愛內容打消了好奇興致,那不是能打動我這個離十幾歲已經太遠的老讀者的敘事調調。於是我將書束之高閣,也在心中將片山恭一刻下了「青春純愛」的定調。
兩年前我進入時報,片山恭一的《雨天的海豚》剛推出不久,這是他第三本中文版著作。為了工作,我把書帶回家,讀後卻大感驚訝。除卻第一個短篇近似片山針對911衝擊所做的練習(可說是《最後開的花》的前身),後面三個短篇都非常好看,而且他處理的主題都不簡單,你可以清楚感受到他字裡行間所流露的對社會中各種人生切片的的悲憫與誠懇關懷。「原來,片山恭一是個嚴肅的文學老頭啊!」我對當時負責日本版權的同事這樣說。「你才知道。他是努力投文學獎出身的,在爆紅之前可是默默耕耘了很久。」同事如此回我。
「我懂你的意思,他的確不一樣。」
而我並不是唯一一個對片山恭一有如此刻板印象的讀者,去年初我邀作家張惠菁推薦《最後開的花》,她的第一反應正如前述我的刻板印象。但在看過《雨天的海豚》和《最後開的花》書稿後,她回信表示:「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他的確和我原本想像的很不一樣。我近期太忙無法寫推薦文,但也不喜歡只以一句話或掛名推薦。這次或許無法幫忙,但我會持續注意他的作品,改天有機會或許在哪裡再以文章談談他。」
去年底《如果,我在那裡……》的封面用的是伍佰在北海道美瑛拍攝的攝影作品,當初向這位喜好村上春樹的搖滾天王提出這項提議時,他乍聞的反應和張惠菁一模一樣,但同樣在看過新書稿後便欣然應允。長期翻譯吉本芭娜娜的譯者陳寶蓮,也在接手翻譯《最後開的花》之後,大為驚訝且感動,並承諾接手片山未來作品的翻譯工作。
不理會外界的低調作者
這樣的兩極評價和刻板誤解,在日本亦同,不過或許片山老早習慣了。片山恭一並非初出道就一帆風順,一九八六年他二十七歲時便得到《文學界》的新人賞,但卻苦熬到一九九五年才有機會出版他的處女作《世界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轉動著》(???知???????世界?動?),這時的片山已經三十六歲。即便是《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也並非一推出就暢銷,這本目前在日銷售量已超過三百五十萬冊的小說,最初的首刷量只有八千冊,出版一年多後才因為歌手柴崎幸表示「我一口氣讀完,邊讀邊哭,希望一生也能夠談一次像這樣的戀愛。」而瞬間爆紅。
當二○○四年該作改編電影、電視劇上映後,引爆一整波「純愛風潮」,但年屆四十五歲的片山完全冷淡以對;無論是電影上映或首度超過《挪威的森林》上卷締造歷史記錄時,他都未曾現身媒體前,也甚少受訪。他對於藝評界以及許多小說讀者對此書的嚴苛批評亦不理會,繼續在九州福岡市默默地以一年一部的速度,將他對人類社會整體的觀察與關懷,誠懇地用故事寫出來。
勾勒人心底層的恐慌與不安
事實上,對片山而言,《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跟「純愛」一點關係都沒有,他也從不認為自己是純愛作家。早期幾部作品以青少年為主角,是因為他從未進公司就職。但他卻不因《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的暢銷而繼續販賣青春浪漫,相反地,進入中年的他大膽讓筆下的角色成長,不畏懼流失原本的年輕小書迷,之後的作品逐漸轉以成人的生活掙扎、日本及全球社會的變動、和更隱諱但更深刻的成人感情為主題。
許多讀者認知到片山對「死亡」主題的著迷,他在每個故事裡反覆書寫這件事。他同樣不斷以不同切面反覆剖析闡述的還有「自我追尋」以及「個人自由」。他藉由細膩的筆觸靜靜勾勒出平凡生活中的點滴,看似靜謐的風景中,現今社會人心底層的不安與恐慌隱隱浮出。片山的文字有著非常日式安靜的氣味,但所寫的情感與困局放諸各地皆然。
說不出口的痛,但是你的心會為之顫抖
以新作《行到船停處》為例,主角俊一面對懷孕妻子漸趨瘋狂時,那種只想深深沈睡的無力與悲哀:「他感到深不見底的疲勞甚於絕望……真希望能無憂無慮地睡著,就算只有幾個小時也好,就算是短暫的一瞬也好,他渴望入眠。」這讓我想起溫德斯1984年的名作《巴黎德州》,看過電影的人對於片中男主角那長達八分多鐘的影史經典獨白必然印象深刻。那種深愛著妻兒,卻無法傳達自己情感、亦無法控制其心遠離的悲傷,最後在居住的拖車大火後自我放逐,令人惻然。而俊一在書末再度望著妻的那種深情與悲戚,和尚賈克貝涅的《巴黎野玫瑰》裡,男主角在片末扮女裝混入精神病院以枕頭悶死發瘋愛人的情感是一樣的。那種痛你說不出口,你也流不出淚,但是你的心為之顫抖。
不知是幸或不幸,就因為一本書太暢銷,片山在日本在台灣都受到評論界以及年長讀者的誤解與定型,對片山或對讀者而言,都太可惜了。身為編輯,我誠摯希望不同面向的片山恭一也能找到對的讀者。如果你看《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時也覺得自己太老、很難感動,那麼誠心推薦你先讀讀《雨天的海豚》或《如果,我在那裡……》,然後進入《最後開的花》和最新的《行到船停處》。當然你要反過來也可以,保證你會認識一個很不一樣、而且誠懇動人的片山恭一!
這不是純愛,也不是「世界中心」式的「片山恭一」,這是更幽微的人生切面、更複雜的心境轉折、更苦澀無言的物之哀的世界。
以前,屋外縱使百鬼夜行,家裡還是安全穩固……現在沒有闔家團圓這種事了……鬼在家裡面。每戶人家裡都養了一、兩隻鬼。
系統工程師俊一與妻?子住在市區,住家外設立著二十四小時運作的自動販賣機。
不喜社交的兩人安靜、客氣地緩慢度日,等待著?子腹中孩子的到來。
隨著胎兒的存在感與日俱增,?子的心境與思緒卻開始出現異常……
無計可施的俊一,感覺既有的世界,正在逐步崩解……
幻想與妄想,有時僅在一線間──生命的優雅與殘忍亦如是。
如同是枝裕和的電影,片山以細膩、安靜的手法讓情節一層層展開,藉著一對看似平凡但生活卻漸起波瀾的年輕夫妻,描述人性、婚姻、自我存在……等各種關係以及價值觀的矛盾糾結。
如同你我身邊所見的尋常景象,以及那些景象背後所背負的想逃離一切的疲倦、難以啟齒的困惑、無法抹滅的傷痛和超脫……凡此種種,以及支撐著這些人生的深沉情感,都在片山恭一這本長篇力作中,輕緩但犀利地擊中讀者,令人久久不能自己。
【編輯說】原來,片山恭一是個嚴肅的文學老頭啊!
◎ 文/林怡君(時報出版主編)
在介紹片山恭一的新書《行到船停處》之前,我想先談談重新認識片山恭一的經過。
我對片山恭一的第一印象來自三年前的一則新聞:《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超越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上冊,成為日本有史以來銷售最佳的單行本小說。當時我還沒進時報,對於什麼樣的小說居然能贏過《挪威的森林》感到非常好奇,隨即找書來看。但拿到書後卻被初版的中文書封和青春催淚的純愛內容打消了好奇興致,那不是能打動我這個離十幾歲已經太遠的老讀者的敘事調調。於是我將書束之高閣,也在心中將片山恭一刻下了「青春純愛」的定調。
兩年前我進入時報,片山恭一的《雨天的海豚》剛推出不久,這是他第三本中文版著作。為了工作,我把書帶回家,讀後卻大感驚訝。除卻第一個短篇近似片山針對911衝擊所做的練習(可說是《最後開的花》的前身),後面三個短篇都非常好看,而且他處理的主題都不簡單,你可以清楚感受到他字裡行間所流露的對社會中各種人生切片的的悲憫與誠懇關懷。「原來,片山恭一是個嚴肅的文學老頭啊!」我對當時負責日本版權的同事這樣說。「你才知道。他是努力投文學獎出身的,在爆紅之前可是默默耕耘了很久。」同事如此回我。
「我懂你的意思,他的確不一樣。」
而我並不是唯一一個對片山恭一有如此刻板印象的讀者,去年初我邀作家張惠菁推薦《最後開的花》,她的第一反應正如前述我的刻板印象。但在看過《雨天的海豚》和《最後開的花》書稿後,她回信表示:「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他的確和我原本想像的很不一樣。我近期太忙無法寫推薦文,但也不喜歡只以一句話或掛名推薦。這次或許無法幫忙,但我會持續注意他的作品,改天有機會或許在哪裡再以文章談談他。」
去年底《如果,我在那裡……》的封面用的是伍佰在北海道美瑛拍攝的攝影作品,當初向這位喜好村上春樹的搖滾天王提出這項提議時,他乍聞的反應和張惠菁一模一樣,但同樣在看過新書稿後便欣然應允。長期翻譯吉本芭娜娜的譯者陳寶蓮,也在接手翻譯《最後開的花》之後,大為驚訝且感動,並承諾接手片山未來作品的翻譯工作。
不理會外界的低調作者
這樣的兩極評價和刻板誤解,在日本亦同,不過或許片山老早習慣了。片山恭一並非初出道就一帆風順,一九八六年他二十七歲時便得到《文學界》的新人賞,但卻苦熬到一九九五年才有機會出版他的處女作《世界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轉動著》(???知???????世界?動?),這時的片山已經三十六歲。即便是《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也並非一推出就暢銷,這本目前在日銷售量已超過三百五十萬冊的小說,最初的首刷量只有八千冊,出版一年多後才因為歌手柴崎幸表示「我一口氣讀完,邊讀邊哭,希望一生也能夠談一次像這樣的戀愛。」而瞬間爆紅。
當二○○四年該作改編電影、電視劇上映後,引爆一整波「純愛風潮」,但年屆四十五歲的片山完全冷淡以對;無論是電影上映或首度超過《挪威的森林》上卷締造歷史記錄時,他都未曾現身媒體前,也甚少受訪。他對於藝評界以及許多小說讀者對此書的嚴苛批評亦不理會,繼續在九州福岡市默默地以一年一部的速度,將他對人類社會整體的觀察與關懷,誠懇地用故事寫出來。
勾勒人心底層的恐慌與不安
事實上,對片山而言,《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跟「純愛」一點關係都沒有,他也從不認為自己是純愛作家。早期幾部作品以青少年為主角,是因為他從未進公司就職。但他卻不因《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的暢銷而繼續販賣青春浪漫,相反地,進入中年的他大膽讓筆下的角色成長,不畏懼流失原本的年輕小書迷,之後的作品逐漸轉以成人的生活掙扎、日本及全球社會的變動、和更隱諱但更深刻的成人感情為主題。
許多讀者認知到片山對「死亡」主題的著迷,他在每個故事裡反覆書寫這件事。他同樣不斷以不同切面反覆剖析闡述的還有「自我追尋」以及「個人自由」。他藉由細膩的筆觸靜靜勾勒出平凡生活中的點滴,看似靜謐的風景中,現今社會人心底層的不安與恐慌隱隱浮出。片山的文字有著非常日式安靜的氣味,但所寫的情感與困局放諸各地皆然。
說不出口的痛,但是你的心會為之顫抖
以新作《行到船停處》為例,主角俊一面對懷孕妻子漸趨瘋狂時,那種只想深深沈睡的無力與悲哀:「他感到深不見底的疲勞甚於絕望……真希望能無憂無慮地睡著,就算只有幾個小時也好,就算是短暫的一瞬也好,他渴望入眠。」這讓我想起溫德斯1984年的名作《巴黎德州》,看過電影的人對於片中男主角那長達八分多鐘的影史經典獨白必然印象深刻。那種深愛著妻兒,卻無法傳達自己情感、亦無法控制其心遠離的悲傷,最後在居住的拖車大火後自我放逐,令人惻然。而俊一在書末再度望著妻的那種深情與悲戚,和尚賈克貝涅的《巴黎野玫瑰》裡,男主角在片末扮女裝混入精神病院以枕頭悶死發瘋愛人的情感是一樣的。那種痛你說不出口,你也流不出淚,但是你的心為之顫抖。
不知是幸或不幸,就因為一本書太暢銷,片山在日本在台灣都受到評論界以及年長讀者的誤解與定型,對片山或對讀者而言,都太可惜了。身為編輯,我誠摯希望不同面向的片山恭一也能找到對的讀者。如果你看《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時也覺得自己太老、很難感動,那麼誠心推薦你先讀讀《雨天的海豚》或《如果,我在那裡……》,然後進入《最後開的花》和最新的《行到船停處》。當然你要反過來也可以,保證你會認識一個很不一樣、而且誠懇動人的片山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