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科技之發展於作業場所利用紫外線做為生產工具及伴隨紫外線輻射溢散之暴露日漸增多,對勞工所造成的威脅及傷害在過去的研究報告中,雖然受到相當程度的重視,但一直未能反應其嚴重性及量化的評估。目前國內針對具紫外線輻射之作業場所進行各項紫外線輻射強度之評估方法,除提供紫外線偵測程序及方法可供相關單位檢驗,然而卻尚未建立作業環境的危害評估技術之標準作業模式,以供實際職場的操作規範及進行檢驗之指標依據。本研究針對非游離輻射-紫外線之物理危害因子,於作業環境中進行評估技術的探討。除進行國內外的文獻蒐集,建立作業場所風險評估之概況描述及相關標準,發展適合國內作業環境偵測及檢驗的模式。並以實驗針對紫外線非游離輻射造成之皮膚危害,進行風險暴露評估模式之建立與開發。利用紫外燈管(發射UVA,UVB及UVC三種不同波段)作為輻射源,並以USB4000 (Ocean Optics Inc. Dunedin, FL. USA)紫外光輻射光譜分析系統,進行以紫外線指數(UV Index, UVI)量度,UVI為地球表面太陽紫外線影響人類皮膚程度之指標參數。該參數為根據「紅斑作用光譜曲線」之權衡,此光譜曲線為「國際光照委員會(CIE)」公布之代表人類皮膚對太陽紫外線的平均反應。由加權光譜輻射劑量所得總紫外線強度,乘以0.04得出紫外線指數,所呈現對人類皮膚的損害影響評估。實驗以光譜分析儀USB4000量測三種不同紫外燈源Broad Band UVA(BB UVA), Broad Band UVB (BB UVB),及 Narrow Band UVC(NB UVC)。將光譜分析儀USB4000感測探頭朝向燈源之水平角度,利用SpectraSuite光源分析軟體記錄其光譜輻射功率(mW cm-2 nm-1),並將其光譜輻射功率劑量輸入Microsoft Excel之表格中,與權衡參數進行轉換成為紅斑作用光譜輻射劑量,並換算為紫外線指數UVI。紫外燈BB UVA,BB UVB,及NB UVC於5公分距離量測之紅斑作用光譜輻射劑量,經紫外線指數UVI之換算後分別為4.1、158及356。由BB UVB及NB UVC該劑量於距離5公分處照射5分鐘之輻射劑量強度,可推估為在UVI值為9的日光照射下,第一型類別皮膚分別暴露約1.5小時(UVB)及3小時(UVC)的輻射劑量。此研究建立以簡易型光譜分析儀USB4000對環境UVI的量測,並可以應用於其他人工紫外輻射源,針對其造成人體皮膚傷害的暴露進行危害評估。針對具紫外線高劑量輻射之電焊作業場所進行偵測,使用紅斑權衡參數進行轉換成為紅斑作用光譜輻射劑量,並換算為紫外線指數UVI,獲得電銲產生之強紫外線,對皮膚極具嚴重危害。本計畫對作業環境非游離輻射-紫外線進行評估與管理之目的,建立國內準確量測與評估其風險之能力,並依其暴露風險進行有效的職業衛生管理,達到保護勞工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