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詞,含有當代國家政治與社會意識中,世界認同的最高原則——「民主」。
雅典人給予「民主」這個稱號,並針對政治情勢的需要,提供精確詳盡、高度具特色以及驚人的徹底詮釋。但要等到兩千年後,法國大革命才將「民主主義者」轉化為黨派稱號和一種政治榮譽的象徵,而且首度提供能轉變人類集體生活、具有想像力的可靠想法,不管是在何處何地,都能達到這樣的需要。一直要到1789年後,人們才開始提及他們所屬的是「民主化」的社會。
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故事。這個詞,一種我們堅信的政治模式,書中將透露其背後漫長、不光彩的歷史。這個歷史上不甚正面的詞,直到最近卻主導了世界政治的想像力。作者將鉅細靡遺地讓讀者了解民主思想地位的提昇,與學習理解它的起因和重要性。
我們不禁還是要問:「為什麼是民主?」
這是個有關我們的故事。描述一個令人震驚的故事。這是有關某個詞的原始意義,以及其背後漫長、不光彩的歷史,直到最近,卻主導了世界政治的想像力。
鄧恩用這本書試著回答兩個很重要卻很基本的問題。第一,現代政治中某個極為古怪的現象。第二,在過去七十五年來,產生某個明顯又重大的政治結果。作者知道鮮少有人會認真回答第一個問題,甚至很少人會以清晰理性又坦率的方式提出這個問題。相反的,回答第二個問題的人則多如過江之鯽。這些人在嚴肅大報上寫出多如牛毛的見解,甚至形成一種常見的當代政治評論。但大多數的看法卻明顯錯誤百出,所以若能細心思考這些問題,則會更清楚顯現出回答問題時的難處。我認為這些問題的答案是緊密相扣的,而兩者間的關係也對現代政治至關重要。但是,讀者可能會另有異議,所以我希望讀者在試著回答這兩個問題時,能從其中的挑戰中學到新東西。
本書特色:
※ 冷戰時期的結束,原本以為宣告民主政治終於成為萬靈丹,卻因為宗教基本教義派與恐怖主義,帶來對民主制度的懷疑。這本書,說的是「民主」這個詞,而不是民主獲得最終的勝利。
※ 台灣在2008年3月選舉中,再度用選票支持了再一次政治權力輪替。民主真諦,一直以來以為,應該以交相辯詰以達到最好的成果,讓人民以多數選票爲國家的未來選出未來的路。民主的討論是制衡還是牽絆?這本書將告訴我們,來自西方文明的民主,這個制度怎麼會以今天的方式呈現。
※ 「傑出練達之作……帶來閱讀的喜悅。真相可以是種娛樂,也能帶給我們自由。」——羅伊.哈特斯理(Roy Hattersley),《泰晤士報》(The Times)
※ 「大師級的呈現……約翰.鄧恩描述人民管理的起始以及現下的情況。他將歷史和概念交錯,活生生呈現出贊成和反對民主的兩派意見,特別是在美國和法國大革命的階段……下次當你聽到民主一詞時,趕快找出這本書來。如果你想縝密思考民主的缺點和挑戰,這是最佳的著手處。」——《經濟學人》(Economist)
※ 「本書不僅是敘述民主的概念史,也是英國出版界多年來,最具原創性和啟發性的政治作品之一,一如霍布斯般以簡約犀利的風格書寫。」——強納森.桑普頓(Jonathan Sumption),《觀察者》(Spectator)
※ 「精彩豐富之作……約翰.鄧恩的作品振奮人心、扣人心弦,充滿現代措辭...,他的野心無比,成就非凡。」——大衛.馬昆德(David Marquand),《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
※ 「鄧恩的文本俐落、具古典完美散文之風,節奏迅速緊密,充滿歷史和理論……是有關民主具說服力和教育性之作。」——A. C. 葛瑞林(A. C. Grayling),《文學評論》(Literary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