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出版的論文集共包含了六篇論文,分別是邱顯智的「破壞的自戀」、林明雄的「客體、自體、自體-客體及自體客體」、劉時寧的「精神分析與決定論」、許豪沖的「有關行動與行動化的一些反思」、劉慧卿的「差恥感和罪惡感」以及張凱理的「晤談室裡的「現象-詮釋-存在」觀點」。在這六篇論文裡,雖然所探討的主題不盡相同,甚至邱顯智醫師的論文還是從非自體心理學角度的Herbert Rosenfeld(克萊恩觀點)的角度探討以及張凱理醫師從質性研究(現象學、詮釋學以及存在主義)來關心心理治療的本質。不過我個人閱讀後卻感受到這些論文所欲闡釋的精神,其實是相同的,也就是企圖尋找更貼近描述心理治療實務的本質。在此次閱讀這些論文中,我特別喜歡劉慧卿醫師在其「羞恥感與罪惡感」文中的一段話,或許可以作為我對此次論文特色的最佳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