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的偏方 | 拾書所

有錢人的偏方

$ 432 元 原價 480
這本書能帶給你什麼利益?
當你讀書時,你會不會問:「這本書到底說什麼?我能從中得到什麼利益?能開拓我的見地嗎?」
赫明義先生曾經說過:「每本書都可能是一道門戶,改變我們對世界的方向,改變我們人生真正走出去的方向。」
「英文世界裡,把read the word(閱讀文字),和實際歷練人生的read the world(閱讀世界)並稱。」
沒有讀過《奸的好人》的讀者,打開這道「窗戶」,將發現打開的越早,越幸運,因為從這道「窗戶」看出去的方向,會發現原來外面的世界,竟然有那麼多的噪音迷惑我們,導致我們失去了方向,用錯了方法——外面的噪音會要求你在一間黑房尋找一隻根本不存在的黑貓!
讀過《奸的好人》的讀者會發出冷笑,因為這本書對他們來說已經不是「窗戶」而是「門戶」,從這道「門戶」走出去的方向是:竟然有人迷信黑房裡是有一隻黑貓,原來人是這麼容易被噪音迷惑,只要我發放這類噪音,我將能迷惑他人的判斷,改變他人的方向。
*瞎貓致富後的禁區:
已經有錢的人,他們到底是以「成功前」,還是「成功中」或「成功後」的階段來給他人作為指導呢?
相信大多數的人都選擇用成功後的觀念來給人指導,這些人會告訴你,他希望後來者不要走他曾經走過的冤枉路。
譬如:有一個人餓得發慌,他走到廚房尋找可吃的東西,接著他找到七個饅頭,他想也不想就放進嘴巴。吃下肚子後還是覺得不飽,於是他再找兩個叉燒包吃,這次他終於有了吃飽的感覺。
後來有一次,他看到朋友吃饅頭,就說:「假如你肚子餓,不要吃饅頭,你只需要吃兩個叉燒包就足夠了。吃得夠不夠多不重要,而是你要吃得飽!飽不飽不是數量的問題,而是質量的問題:叉燒包有肉餡,所以比較容易吃得飽!」
他忘了告訴你,他之前吃了七個饅頭。
*成功資訊的誤區:
市場上所謂的成功理論,研究成功者的方法其實就好像本書作者在〈抓屁股也能做大師〉寫的比喻,一群猴子敲打電腦鍵盤寫出《有錢人的偏方》後,看到猴子打字的人紛紛研究這群猴子的特性,還會大事渲染告訴你:「連猴子也會寫書。」
*情緒噪音的死區:
你做銷售,被拒絕了,心情會怎樣?你有一個新點子想告訴你敬佩的大老闆,你怕不怕聽到他反對的聲音?你看到比你差的人,成就比你大,你的心情會如何?你看到朋友用三年時間就成功了,你卻還沒有成功,你會不會覺得自己很笨?
*合理化解釋的迷區:
看到人家的成就大,就合理化解釋自己為甚麼不如人,比如辯稱「這個人是靠不道德的手段起家,他的後代一定不好過」、「我們不是要走這種取悅消費者的路線」、「我們的產品是另類產品,不需要狂銷,他的產品現在雖然很暢銷,能不能成為長銷品還是個問題……」、「這個人之所以能這麼成功,是因為他會用這個策略,這個策略我也會,只不過我暫時還沒有時間整理……」
*金剛怒目:
我們從小到大就是往「學習知道甚麼」這個方向走。但我們從沒有思考過:原來我們並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注意,鄧小平說過「摸石過河論」,他治理國家尚且如此,何況是經營生意)。
作者教學以來見識到許多群眾的癡迷,今現金剛怒目相,在萬里上空駕駛B2隱身轟炸機,看到迷宮中的禁區、誤區、死區、迷區,於是放下萬噸「隱藏訊號」的炸彈將之炸個稀巴爛,只有將迷宮炸毀,等煙霧散去,看不到預設在你面前的圍墻,從甚麼都沒有的廢墟、平地重新開始,「從原來「我們並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這個起點出發,我們才得以重生。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