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講解脫之道 | 拾書所

北大教授講解脫之道

$ 216 元 原價 240
絕大部分的人都深信知識是重要的,我們只讚美飽學,卻很少注意飽學之後,更需要清醒和自由。古人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指的就是食古不化會阻礙清醒的獨立思考。我們的教育過分強調記憶知識,缺乏良好的思考訓練,在創意上無法突破,研究發展無法達到應有的水準。
在心意活動方面,社會上通常的習俗、價值觀念和宗教文化現象,往往以「所知障」的方式,束縛個人思想,從而使人產生刻板或狹隘的思考。比如說,宗教的規範和真義就很容易被迷信的觀念所束縛,以致教義被曲解,而產生迷信的心理情結。許多不幸的宗教災難事件就是這樣發生的。多年前,美國曾經發生過某宗教團體集體自殺的慘案,那是由於障礙所致。佛法闡揚的是覺。覺必須建立在免除障礙和解脫上,這就是空的本義之一。
其次,煩惱是一種情緒和情感的紊亂或亢奮,它可以使人亂性,可以使人消沉、痛苦,可以令人緊張、焦慮。它是一種情性的障礙,會干擾思想,影響生活態度,破壞人際關係。煩惱是從貪婪、憤怒的脾氣、無知的執著、傲慢和自卑中延伸來的。諸多煩惱中,以貪婪為核心。也就是說,貪婪能演化為一切煩惱。所以嗜欲愈深,煩惱就愈重,生活的創意和喜悅就愈少。
生活的智慧必須以破除障礙為前提,要懂得解脫。然而這樣的解脫,是不是很容易被認為一無所有呢?大珠的弟子在聽完他對解脫和空的解釋之後說:「我知道了,空的要義就是畢竟一無所有。」大珠解釋道:「畢竟是你自己,不是畢竟一無所有。」這位弟子恍然大悟,很高興地離去。從大珠的談話中,我們知道空和解脫,是要歸到實實在在的自己,而不是把自己的本質或真我也否定掉。
最後,業障是指行為和習氣上的障礙。人如果沒有恆心,缺乏定力,生活習慣不好或染上惡習,都是惡業。許多人以為自己體弱多病是業障,生意失敗是業障,這是錯誤的。真正的業障是自己被不好的思考、生活和工作習慣所阻礙。人所以有厄運,都是業障形成的。如果能從業障中解脫出來,就能看清事實,發展出得宜的適應。能從業障中解脫出來的人,就是有福氣的人。福氣不在佔有,而是在「能用」;業障阻礙了你的「大用」,以致失去智慧,喪失機會。失去大機大用的人,又怎麼能活得幸福,活得成功呢?
人要從所知障、煩惱障和業障中解脫出來,生活才顯得自在,思想才有自由和創意。不過,我們還須反思:如果沒有所知,又怎麼能解脫而出生出智慧呢?沒有煩惱,又怎麼能體會轉識成智的妙法呢?不是因為蹉跎歲月,又怎麼會有浪子回頭金不換的事實呢?從現在開始,只要你肯改變自己,願意從執著與沉迷中解脫出來,你就能過成功的人生。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