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社會學在海峽兩岸建制以來,其理論視野、觀點及方法,就一直以西方社會學觀點為宗師,其間雖然也有一些出自本土華人觀點的理論(如費孝通的鄉土中國),但並未發生極大的影響力。證諸學界的發展,不僅僅社會學,幾乎整個社會科學界,甚至整個學術界均壟罩在西方現代性的視野之下而無所遁逃,這也許是百年來第三世界的學術工作者所必定面臨的處境。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百年來的西化歷程,已把我們這些「土著」華人,蛻變為「現代」華人。這種蛻變已使我們看起來是個十足的「現代人」。然而假若深層去反思,我們卻能看見,在許多層面上,我們仍然展現出傳統華人的許多特色(儘管不見得以傳統的方式呈現)。換言之,我們仍是「土著」,一個「現代土著」。這個現代土著,正是我們推動社會科學本土化的基本立足點。在這個體認下,南華社會所與教社所已舉辦了四屆的「本土化」學術研討會。期望透過學術討論、交流與互動,能對於社會科學本土化的議題有更深入地體認。
葉啟政教授是國內知名的社會學者,也是台灣長期推動社會科學本土化最有卓越貢獻的學者之一。放眼望去,我們這些關心本土化的青壯輩社會學者,幾乎每個人均或多或少受到葉老師本土化思想的啟發(或者更準確的說法,受到他某種治學態度或精神人格的感召)。去年適逢葉老師從台大社會系退休滿一週年,因此我們將第四屆社會科學理論與本土化研討會定名為「葉啟政教授本土化研究之反思與前瞻學術研討會」,以討論葉老師的本土化思想為主題。本論文集正是在這次學術研討會相關論文基礎上,由作者針對會議討論加以修改後集結成書,除了彰顯葉啟政教授對社會本土化研究的貢獻外,更希望能在此一基礎之上,累積未來學術研究的基礎。
回想十幾二十年前,我們這些莘莘學子齊聚在台大法學院聆聽葉老師上課的情景,他對於社會學用力之深,對於本土化用情之專,以及對後輩的殷殷期許,均令我們深深感動。再看看今日的葉老師,他仍孜孜不倦地振筆疾書,一篇篇文章、一本本書付梓出版,這著實令我們這些仍深陷在學術競逐與評鑑中的後生晚輩,感到汗顏。古人云:「哲人日以遠,典型在夙昔」,然而今日卻是「哲人雖老,卻老當益壯」,且「典型益發明顯」,令人讚嘆不已。儘管如此,葉老師卻仍謙稱自己是社會學界的「過河卒子」。事實上,他對於今日學界的典範意義,已不再只是學術理論層面,而是一種治學的「精神態度」,一種平淡卻深厚的「生活修養」。葉老師近年來所暢談的「修養社會學」,已將他的學術與他的人格均鎔鑄在一個美學的境界中。也許這正是韋伯所謂「學術作為一種志業」的「東方典型」吧!
本論文集共分四個部份:首先是葉老師深刻又精闢的大作「全球化趨勢下學術研究『本土化』的戲目」,作為本書的開場;接下來所有作者的文章依序豋場,我們依照葉老師思想脈絡及其所關懷的主題分為三大篇章:第一篇是「進出行動結構之間」,主要探討社會學的核心問題,如行動與結構、普遍與特殊、個體與集體的關係等;第二篇是「觀念巴別塔」,主要是針對一些重要觀念,如進步、權力、人本主義、休閒等,進行社會學的分析;最後,第三篇是「本土化的遊戲」,在各種不同層面(如本土化觀念的反思、在地知識、易經思維與教育本土化等)展開本土化的討論。上述這些文章,有些直接針對葉啟政老師的思想進行評述分析,有些則探討葉老師長期關心的議題,有些則是拓展及深化本土化的問題,並與葉老師的學術思想形成一定對話的關係。
本土化是一個漫長的工作。本書的出版,除了希望能與長期關心學術本土化的學術先輩,共同分享我們的研究成果之外,也期待大家能為社會科學本土化的未來,貢獻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