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陪伴‧用心對待‧與孩子成長在日耳曼
安媽咪Dora時常被人以為是育兒專家,或是看了某本超級育兒寶典,而擁有許多教導孩子的小點子。其實Dora引導孩子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放下身段,蹲下來和孩子一起看世界!讓孩子來帶領你,他想要什麼,他喜歡什麼,由此引導他去學習與嘗試。只要先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他的興趣與需求,自然便會發掘出許多教導孩子的好方法。
從留學生到嫁做人婦定居德國,再到大女兒安娜的出生,展開為人母親的生涯,安媽咪Dora已經在德國待了十多年。從小在台灣接受的教育,讓Dora在某些育兒觀念與方式上,和德國媽媽們存在著不少差異,這些文化衝突反而刺激她深深自省,漸漸體會德式教育的特點與內蘊,當然和德國家庭的往來交流也讓她學習到許多教養孩子的另類觀點與撇步。
例如台灣孩子九點前上床也算是正常的,但德國小朋友七點甚至六點半早已熄燈;總愛幫孩子們穿衣穿鞋的台灣媽媽,見到了同齡的德國小朋友早已自己動手來,才知道原來德國媽媽是用無限的耐心換來這一切。而看著孩子玩了整身的泥巴,一般的台灣媽媽就算沒有潔癖,多半也一定受不了,德國媽媽們卻個個處之泰然,還笑著跟說:「瞧!他們玩得真高興呢!」
當台灣孩子除了上學也參加許多才藝班的同時,德國約有四分之三的幼稚園孩子(三至六歲)只上半天班。而下午,即使德國家長也替孩子安排才藝課程,卻只有極少數的媽媽會將時間全花在這方面。因為,才藝班對許多德國家長而言,只是讓孩子有個額外的活動機會,並非認真要學個什麼特殊的專長。孩子們的下午,主要是與其他同學約訪的專屬時間。再不然,親子一塊兒上圖書館,或待在游泳池畔玩水曬太陽,也能算是「充足又豐富」的安排。
此外,德國父母從小就讓孩子參與生活中的各種事物,例如準備慶生會,絕不會是媽咪一人的工作。像是邀請卡,多半由孩子親手畫製,而邀請人數和名單,四、五歲的小壽星,意見絕對比父母還多。在生日當天,一起吹氣球、拉彩帶,甚至準備好飲料餐盤,身為主角的孩子也總是個小幫手。而帶孩子參加學校舉辦的跳蚤市場,擺攤、收錢的也都是孩子,當你掏出錢,很自然地直接遞給一旁的媽媽,她可是會跟你比比手勢,「給她吧,那是我女兒的生意!」
面對因文化與環境所形成的不同觀念和教養方式,Dora和安爸都清楚,他們不需全盤接受,但卻可以成為另一種選擇與參考;而實際深入接觸許多德國家庭時,也看到了不少值得深思與借鏡的地方。
《與孩子慢舞──成長在日耳曼》是一份從親子教養、文化認同、學校教育到孩子人際關係的成長紀錄,同時也包括了照顧過敏兒以及夫妻相處的心情絮語。在德國拉拔兩個孩子的台灣媽媽Dora,以平實幽默的文字,豐富的生活照片,充滿童趣的孩子圖畫,以及媽媽的手繪圖等多樣素材,真實呈現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家庭故事,希望能與台灣家長分享一點德國式教養的不同思考。
*從容的父母‧給孩子最快樂的童年
與孩子生活在德國這個節奏慢了好幾拍的國度,我們體會到,唯有放慢自己的腳步,才能配合孩子的速度,陪伴他們慢慢成長,也才不會錯過生命中每一分細微的美好!
安媽咪Dora時常被人以為是育兒專家,或是看了某本超級育兒寶典,而擁有許多教導孩子的小點子。其實Dora引導孩子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放下身段,蹲下來和孩子一起看世界!讓孩子來帶領你,他想要什麼,他喜歡什麼,由此引導他去學習與嘗試。只要先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他的興趣與需求,自然便會發掘出許多教導孩子的好方法。
從留學生到嫁做人婦定居德國,再到大女兒安娜的出生,展開為人母親的生涯,安媽咪Dora已經在德國待了十多年。從小在台灣接受的教育,讓Dora在某些育兒觀念與方式上,和德國媽媽們存在著不少差異,這些文化衝突反而刺激她深深自省,漸漸體會德式教育的特點與內蘊,當然和德國家庭的往來交流也讓她學習到許多教養孩子的另類觀點與撇步。
例如台灣孩子九點前上床也算是正常的,但德國小朋友七點甚至六點半早已熄燈;總愛幫孩子們穿衣穿鞋的台灣媽媽,見到了同齡的德國小朋友早已自己動手來,才知道原來德國媽媽是用無限的耐心換來這一切。而看著孩子玩了整身的泥巴,一般的台灣媽媽就算沒有潔癖,多半也一定受不了,德國媽媽們卻個個處之泰然,還笑著跟說:「瞧!他們玩得真高興呢!」
當台灣孩子除了上學也參加許多才藝班的同時,德國約有四分之三的幼稚園孩子(三至六歲)只上半天班。而下午,即使德國家長也替孩子安排才藝課程,卻只有極少數的媽媽會將時間全花在這方面。因為,才藝班對許多德國家長而言,只是讓孩子有個額外的活動機會,並非認真要學個什麼特殊的專長。孩子們的下午,主要是與其他同學約訪的專屬時間。再不然,親子一塊兒上圖書館,或待在游泳池畔玩水曬太陽,也能算是「充足又豐富」的安排。
此外,德國父母從小就讓孩子參與生活中的各種事物,例如準備慶生會,絕不會是媽咪一人的工作。像是邀請卡,多半由孩子親手畫製,而邀請人數和名單,四、五歲的小壽星,意見絕對比父母還多。在生日當天,一起吹氣球、拉彩帶,甚至準備好飲料餐盤,身為主角的孩子也總是個小幫手。而帶孩子參加學校舉辦的跳蚤市場,擺攤、收錢的也都是孩子,當你掏出錢,很自然地直接遞給一旁的媽媽,她可是會跟你比比手勢,「給她吧,那是我女兒的生意!」
面對因文化與環境所形成的不同觀念和教養方式,Dora和安爸都清楚,他們不需全盤接受,但卻可以成為另一種選擇與參考;而實際深入接觸許多德國家庭時,也看到了不少值得深思與借鏡的地方。
《與孩子慢舞──成長在日耳曼》是一份從親子教養、文化認同、學校教育到孩子人際關係的成長紀錄,同時也包括了照顧過敏兒以及夫妻相處的心情絮語。在德國拉拔兩個孩子的台灣媽媽Dora,以平實幽默的文字,豐富的生活照片,充滿童趣的孩子圖畫,以及媽媽的手繪圖等多樣素材,真實呈現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家庭故事,希望能與台灣家長分享一點德國式教養的不同思考。
*從容的父母‧給孩子最快樂的童年
與孩子生活在德國這個節奏慢了好幾拍的國度,我們體會到,唯有放慢自己的腳步,才能配合孩子的速度,陪伴他們慢慢成長,也才不會錯過生命中每一分細微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