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古音方言層重探《切韻》性質─《切韻》、《玄應音義》、《慧琳音義》的比較研究 | 拾書所

從中古音方言層重探《切韻》性質─《切韻》、《玄應音義》、《慧琳音義》的比較研究

$ 270 元 原價 300

本文討論重點是有關《切韻》內涵,《切韻》究竟是單一的金陵音或洛陽音還是綜合的音系?若是綜合音系則其中又有哪些成分?這是漢語語言史上一個相當重要課題。由文獻與學者討論,我們目前至少已知《切韻》有金陵與鄴下(洛陽)兩個方言層次,然則此為顏之推等八人「我輩數人,定則定矣。」的論韻成果。身為《切韻》作者的陸法言,對《切韻》的貢獻又是如何?與論韻前賢相較,陸氏在長安活動最久,長安音的成分是否因由陸法言帶入《切韻》?業師梅廣先生提出了此一研究要點:陸法言既為《切韻》作者不可能僅僅只從事紀錄和整理工作,必然對《切韻》有特殊的貢獻,此一關鍵應是帶入長安音成份,使《切韻》音系更能全面表現當時的語言實況。本文即藉由《切韻》、《玄應音義》’《慧琳音義》的比較尋繹《切韻》中所含的長安音部分。

本論文共分七章,緒論簡介了研究動機、方法、材料與問題重要性,並介紹音義著作的相關資料。第二章利用目前學者研究相關課題分別討論南北著作特徵與南北方言特徵,並找出長安音特徵作為比較三書音韻的參考基準。第三章討論有關三書方言資料與音系性質,說明《切韻》、《玄應音義》、《慧琳音義》三書提及方言材料的性質與來源。並就《玄應音義》紀錄南北方音異同,檢視《切韻》、《慧琳音義》所用方言,分析南北方言差異與音韻遞嬗之跡。第三章至第五章則就個別長安音特徵音變論三書異同,由「濁音清化」、「濁上變去」、「尤侯唇音讀入虞模韻」等相關聲調韻音變研究,發現在《切韻》中這些音變已經開始,是其中帶有長安音成份的證據。並就三書比較可見《切韻》音系與《玄應音義》音系相當接近,而《慧琳音義》音系則相去較遠,與三書所擇取的方言範圍或標準語的變化有關。第六章以《玄應音義》、《慧琳音義》所提及南北方言乃至關中特有方言詞彙為基礎,比對《切韻》中所收錄的詞項與用以釋文的詞彙,發現其中確實有關中方言詞,正是陸法言所帶入《切韻》的長安方言部份。詞彙研究另一部份,則藉由三書比較觀察長安方言詞在唐代的變化,有些俗語用法漸次取代了舊的用法成為當代標準語,有些則與舊詞音義互相融合成新的音義,呈現不同面貌。第七章為結論。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