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楚辭>注家本上關注<楚辭>在三個可以區分又互相涵攝的面向;倫理、歷史與藝術。就倫理言,藉由「忠君愛國」與「當不當怨」的辯論去界定<楚辭>「經典性」;就歷史言,強調在歷史脈絡中解釋<楚辭>,一方面歷史作為背景,用來支撐倫理意義,另一方面描繪屈原成為一位史家,把<楚辭>說成「詩史」;就藝術言,逐步楬櫫屈辭的藝術性,於是一位在傳統中國為「忠君愛國」的經典詩人,同時也逐漸成為「文學藝術」的經典詩人了。
這三個面向的探討,形成了一系列既縱行又平行的學術傳統,建構出今天我們所熟悉的屈原形象及<楚辭>一書的經典地位。最終,<楚辭>的「經典化」又是以「彼此身世的對比」與「同情地設想」為機制,注者透過文本分析去展開歷史追問與現實批評,是一種文本與現實的互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