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傳播如何確保資訊品質和民主價值,一直是傳播研究的重要課題。但在媒體環境丕變的今天,傳統關懷漸漸失其準據。本書乃借重McLuhan和Walter Ong等人對科技和與語藝的思索,嚐試以「公共溝通」為題另闢蹊徑。
在本書中,作者將有關公共傳播的傳統關懷同社會科學界自1970年代以來的「語言學轉向」進行對話。傳統關懷中習以為常、視為當然的許多關鍵概念---譬如「理性」、「智識」、「新聞」、「文本」、「公眾」、「社群」等等---在傳播疆界日益模糊的電子環境中影響資訊品質甚鉅,卻鮮少受到質疑。
本書以「電子語藝」一詞,來銜接McLuhan等人所主張的有資訊偏向的媒體觀,以及強調知識有其建構特質的當代語藝思想,藉此探索電子時代溝通表達素養的意義,期能為萎弱於市場邏輯中的公共溝通尋求提振的契機。
在本書中,作者將有關公共傳播的傳統關懷同社會科學界自1970年代以來的「語言學轉向」進行對話。傳統關懷中習以為常、視為當然的許多關鍵概念---譬如「理性」、「智識」、「新聞」、「文本」、「公眾」、「社群」等等---在傳播疆界日益模糊的電子環境中影響資訊品質甚鉅,卻鮮少受到質疑。
本書以「電子語藝」一詞,來銜接McLuhan等人所主張的有資訊偏向的媒體觀,以及強調知識有其建構特質的當代語藝思想,藉此探索電子時代溝通表達素養的意義,期能為萎弱於市場邏輯中的公共溝通尋求提振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