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學之父——牛頓
英國在十七世紀,歷經兩大革命,就是清教徒革命和光榮革命。這期間,英國一直處在動盪不安的政治局勢中。然而,在黑夜中,卻出現一顆閃亮的巨星——那就是被譽為「現代科學之父」的牛頓!
牛頓追隨哥白尼、喀卜勒及伽利略的腳步,揭開了宇宙自然的奧秘之紗。伽利略為真理殉道,卻使科學界露出曙光。科學家對新知識的追求,空前熱烈,再也不盲目接受古人的學理。而牛頓生逢其時,解答了前人探索所留下的宇宙運行問題。
牛頓一出生就沒有父親,才三歲就被迫離開母親,與外婆相依為命。
從小,牛頓就有雙木匠的巧手,而且滿腦子點子,常常喜歡敲敲打打,自己動手做一些東西。而且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喜歡追根究柢。
牛頓在學校的功課,一直是平平的。即使到大學畢業,也還沒有什麼出色的成績。然而,他卻從小就發明、製造了許多機械性的玩具。
除了本書中提及的風車、水鐘、日晷儀、風箏之外,他也曾因看到驛馬車而興起做四輪車的念頂。那種四輪車,就是今日輪椅的先驅。
牛頓橫跨天文、數學、力學、光學等,不僅影響了近三百年來,歐洲的文藝復興和現代的科學發展,也奠定了近代物理學的基礎。
然而,本書並未把牛頓塑造成一位完美的英雄形像,只是將他的一生,忠實地呈現在讀者眼前。牛頓最可貴的,是他一直把研究發明當作樂趣,而不會急功近利,冀圖虛名。希望讀者抓住牛頓鍥而不捨的求真精神,而不是盲目的崇拜英雄豪傑或一味迷信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