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為善的人際關係學:孔夫子是公關高手 | 拾書所

與人為善的人際關係學:孔夫子是公關高手

$ 180 元 原價 200
與人為善結良緣
簡單的說,這是一本體認孔子的書。要體認孔子,就應直面真孔子。要直面真孔子,捨《論語》而無別的辦法。
《論語》這部書雖然不是孔子親作,卻是與他直接接觸的高材生親與聞見,並向再傳弟子們轉述的,較準確真實的記錄了孔子的言行。
若我們能認認真真的讀一讀《論語》,心靈必為之震撼,崇仰之情會油然而生。《論語》中的孔子樸實無華,冷眼一瞥,也許會覺得沒什麼了不起,而這正表明我們犯了浮躁病。
記得曾讀過一段寓言性的故事-子貢拜孔子為師。我們都知道,子貢才氣很高,學問、政務、口才好得沒話說,他的智慧用於生意,則「富可敵國」。拜師第一年,他覺得自己更勝孔子一籌;第二年,覺得兩人差不多;第三年,才深嘆自己相去老師太遠。不論這故事真偽,可以想見的是,孔子學問平實切用,深而不見其底。  
有許多人疑慮孔學之思想體系會壓抑個人,認為孔學抹殺個人的自由和權利、個人的創造性,以為中國兩千餘年來社會進步的遲緩根源於此。   其實,孔子強調的基準點從來就在「個人」:「我欲仁,斯仁至矣」、」古之學者為己」、「君子求諸己」-《論語》裡開宗明義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正是從個人出發的樂觀進取精神,孰論孔學會抑制個人思想發展呢?   在西方世界,對孔學也極為推崇。美國《大眾年鑑手冊》把孔夫子列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冠,論列影響世界文明史四大偉人,孔子亦位居榜首;一九八八年一月,全球諾貝爾獎得主齊聚巴黎,破天荒發表一份宣言-「如果人類要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來,必須回顧二千五百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這的的確確值得身在現代卻忽視孔學的中國人深思。
概括的說,我覺得孔子思想看來仍極具時代性,且不論時代如何變遷,依然有其不變的當代意義。
首先,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在地球村的年代,孔子的仁愛思想,可以幫助我們以全方位的角度,包容世界不同的人種和文化,幫助我們正視生態平衡、環境保育問題,達到人與我、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建構更美好的無國界世界。   以個人的角度出發,孔子之注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古今中外的理論,在此無一勝過孔學。孔子看人我關係也從不唱高調,他所強調的第一步,都是從了解自己開始,反求諸己,推己及人。
若我們以為孔學片面的認定人性本善,而忽略人本有的真實、較陰暗的那一面,可又是一種錯誤的認知。孔子對人性的看法極通透,他絕不盲目以為天下之人皆為好人,只是當落實在教育,他理所當然必須推崇好人,期望人人做好人。   他也從不否認,人有理智和情感上的掙扎,只是他更具體的把方法說出來,告訴我們怎麼做才是最實際的,以何種態度面對別人、以何種方式應對、如何建立良好形象,才能減少人與人相處的摩擦,增加自己與他人溝通的利基;他的方式並不虛偽,而是實實在在的要我們如何打從內心做起,達到人和的境界。   若我們認真考究,孔子在《論語》裡的話著實不多,但句句言簡意賅,點出了時代意義、點出了人性的真要,二千年後再度研讀孔學,仍不得不欽佩孔子對人的觀察力,已穿過時空,不論處於任何時代,均同樣適用、同樣精確。   
本書所言,亦單是我個人對《論語》的些許體驗,未必十分精準,但求做個引子,企圖以現代的觀點,落實孔子的理念,拉近現代人、現代生活與孔學的距離,勾起大家對孔學的重視與興趣,也希望我的個人生活心得,能獲得大家的迴響。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