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依德的流亡者之書:最後一片天空消失之後的巴勒斯坦 | 拾書所

薩依德的流亡者之書:最後一片天空消失之後的巴勒斯坦

$ 288 元 原價 320

這本書可以說是巴勒斯坦自1948年以來的民族傳記,薩依德以其深厚的學養,精嶄的文字,加之亡國之痛,娓娓道來,因此它除了是一本歷史的敘述書,也是一本流亡者之書,又是一本充滿憂傷的文學傑作。我們覺得這本書極有可讀性。

薩依德1999年: 

《最後一片天空之後》(After the Last Sky) (本中文書名為:《薩依德的流亡者之書》是一部流寓者之書,寫於一九八O年代中葉,是我站在巴勒斯坦地區遠距離外主觀詮解巴勒斯坦人面貌的一個嘗試。我是一九四七年十二月隨父母永遠遷出耶路撒冷,當時我十二歲,還是個多少受到大人保護的懵懂小孩。到一九四八年仲春,我的整個家族連同其他近一百萬巴勒斯坦人被趕出巴勒斯坦。這場不折不扣的「浩劫」(nakba)揭開了我們社會毀滅和民族流散的序幕,其發生的時間跟以色列的立國完全一致。」

薩依德稱本書為「流亡者之書」,雖然是在1980年代中葉完成的,1999年薩依德為它再寫了一個序。如今又過了10年餘,巴勒斯坦的處境,卻還沒有改變,巴勒斯坦人的生存空間仍然被壓縮。去年(2009)年初以色列仍以優勢的軍力空襲迦薩,試圖壓制巴人的反抗,造成近四百人死亡。
 
自1948年以色列建國,屠殺以色列國境內的巴勒斯坦人,倖存的百萬巴人,成為難民,流離於附近地區的幾個國家,他們不但在外地流亡,而且還在自己的家園流亡,持續至今。
 
也是在這次大流離中出亡埃及,輾轉到美國的薩依德,曾於1999年完成《鄉關何處》一書(原書名為Out of place)痛述失去家園,成為四處格格不入的局外人,他的處境也是所有巴勒斯坦人的處境。
 
在這部傑出而動人的作品中,,薩依德和攝影師摩爾檢視了,在今時今日,何為巴勒斯坦人。雖然報紙沒有一天不多多少少的提到巴勒斯坦人,然而,縱使有那麼多關於他們的書寫,世人卻仍然對他們了解不多,而且幾乎是不為人知。或是被描繪為兇殘的恐怖分子,或是被描繪為可憐的難民,巴勒斯坦人成了這些意象的囚徒。
 
以摩爾拍攝的精彩照片為出發點,薩依德為自己的族人勾畫出一幅引人動容的肖像。他追溯了自以色列建國至貝魯特陷落以來,巴勒斯坦人是如何接二連三地喪家失產。
 
不過,他也看出一種新的巴勒斯坦人身分認同正在形成,這種身分認同不是奠基於流離四散和受害意識,而是奠基於希望、堅持和覺醒中的共同體意識。
 
數十年來,薩依德完成了東方研究,後殖民論述,以其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奔走呼號,成為巴勒斯坦建國運動在西方最雄辯的代言人,被譽為「巴勒斯坦之音」。只是壯志未酬身先死,2003年,他不幸罹患癌症病逝,空留遺恨。巴勒斯坦建國運動的志業仍有待同志繼續努力。
 
拜傳播媒體之賜,全世界已成地球村,地球任何一端的事務皆與我們息息相關,地球上任一人類的不幸,也是我們自身的不幸,對之付出關懷,乃為天職,本書之出版意義在此。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