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大風大浪:王雲五從政回憶錄 | 拾書所

1948大風大浪:王雲五從政回憶錄

$ 277 元 原價 350

王雲五先生是自學成功的典範,其個人將本身的成功歸於努力。
本書的篇章文字,有的是寫學校生活、有的寫怎樣自修、有的寫從事的出版事業、有的寫參政經過。故分為二部份:一為從政篇,一為生活篇,以從政篇幅為多。

內容試閱
我之從政,始於民國三十五年五月,而終於三十七年十一月,恰好兩年有半。兩年半的時間,不能算長;但適在多事之秋,而我所處的地位,愈變動愈複雜,尤以最後半年間之所遭遇,簡直是許多老政治家畢生所未經見。事後回憶,不無可記的價值。但在記述我之從政以前,有略述其前期,就是我的參政階段的必要。

一、國民參政會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我國開始對日抗戰。政府為團結全國力量起見,於二十七年四月組織國民參政會,遴選參政員二百人,或代表省市,或代表特區,或代表海外僑民,或代表政團及文化經濟團體。由於遴選的來源不同,參政員便分為甲乙丙丁四種,我是以代表文化界的資格而膺選的,故屬於丁種。第一屆國民參政員丁種中,除括有中國共產黨領袖七人,青年黨民社黨領袖各若干人外,皆為文化工商界的知名人士,其中並有不少無黨無派者。
國民參政會既以集思廣益,團結全國力量,以利抗戰建國為目的,其人選自與有關抗戰的前期會議有深切聯繫。所謂前期會議,計有兩次,一是一二八滬戰發生後在洛陽舉行的國難會議,一是七七蘆溝橋戰事發生後在牯嶺舉行的廬山談話會。這兩次會議我都被邀參加。對於國難會議,我因忙於收拾商務書館被燬的餘燼,不克出席;對於廬山談話會,我曾應邀與議。談話會的主席是汪精衛氏,而蔣介石先生當時係以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地位擔任副主席。出席這次談話會的人,後來便構成國民參政會的中堅,但是國民參政會的中共參政員卻沒有參加這次談話會,原因是國共合作抗日係在八一三全面抗戰以後,不過國共合作抗日的原則,在這次談話會中當有所決定,而我在當時發表的意見也是強調此項主張的。
談話雖然不採決議的形式,可是政府既極端重視此會,而與會者無一不主張抗戰;於是抗戰的大計無異在此會中定奪。會後,並由七七局部的抗戰,進至八一三全面的抗戰;而固定性的國民參政會也就應運而生。
國民參政會第一屆第一次大會於民國二十七年七月六日在漢口舉行。那時候議長是汪精衛氏,副議長是張伯苓氏。參政員凡能夠出席的無不出席。會場中充滿了團結抗戰的氣氛,大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黨派的成見和宿恨,至少在表面上都為國家觀念所掩蓋。我素性非必要不發言,言之必有物;加以向無黨派,當此國難關頭,國家既然給我一個建言的機會,自不敢輕率發言,而對於應說的話,卻也毫不顧忌,以盡言責。又因事關國家大計,會議雖忙,事前對於所有議案,無不一一閱過,預為考慮;所以在這次大會中,我的發言次數雖不多,以有上述的立場和準備,更因聲音洪亮而清晰,發言亦適可而止,頗能博得同人的好感。後來我在參政會中漸露頭角,和被迫從政,也就種因於此。
這一次參政會召開後,不久武漢便淪陷,政府西遷重慶,建立陪都。從此時起,直至抗戰勝利,首都遷回南京為止,歷屆參政會都在重慶舉行。
參政員任期為一年,但國民政府認為必要時得延長一年。參政會前後分為四屆,每屆組織和選任方法續有變更;大抵人數漸有增加,而代表省市的參政員也由中央遴選漸改由地方議會選舉。惟丁種參政員仍由中央遴選,始終未改。我由第一屆起,接連四屆均被選為參政員。自第四屆起,並膺選為主席團之一。依參政會的規定,參政員改任公務員後,應即辭職,但主席團之選任既不以參政員為限,故仍可於改任公務員後繼續擔任。因此,我於三十五年五月出長經濟部後,當然辭掉了參政員;卻仍兼任參政會主席團主席之一,直至三十六年下半年,才與王世杰氏同時自動辭此兼職,騰出兩缺,使實際上能負參政會職責之參政員可以膺選。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