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由於社會政治生活的多元發展,人們的生命力得到更多的解放,對於情理欲的關係也須有新的安排。本論文集收入十篇論文,從學術思想史的角度,說明當時學者對情理欲關係的新的看法與處理態度。 晚明思想界充斥著儒家與狂禪的爭論,王學將天理從屬於主體,走向情欲解放的開端,晚明至清代的儒家世界中,對情、意、實踐有更多的肯定。在佛教方面,節義與其超越是清初佛教界關心的一個主題。
另外從小說《西遊補》中,看到佛教對情採取消釋的態度。新入中國的基督教文學則反映了個人靈修與家族延續的衝突,與「即人事明天道」的譬喻方法。 明清各教對情欲的安排有更多關注與討論,但並不是鼓勵縱欲。儒家在情本身發動中斟酌是否合理,佛教則入於情中,悟其空而消釋之。理與情欲在基督教中有較大對立,但仍以為情欲可超越自身而成為對人對神的普遍的愛,或在人情的描寫中含蘊了對合理人情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