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論報》是一九五○年代台灣最具在野色彩的報紙,與同時代雷震主辦的《自由中國》、青年黨機關刊物《民主潮》,以及民社黨的《民主中國》,合被稱作「一報三刊」。四者之所以相提並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那個(軍事)強人藉由動員戡亂、戒嚴體制遂行高壓統治的時代裡,「一報三刊」是當時社會上少數敢於不依從官方口徑,企圖做獨立報導與評論的媒體。雖然它們的表現在民主憲政的體制下,只是大眾傳播媒體與輿論的常態,但是,在那個萬馬齊喑的時代裡,僅僅只是要求這麼一個符合普世人權標準,而且是由憲法保障的基本權利,都有可能帶來牢獄之災,甚至是殺身之禍。然而「一報三刊」畢竟敢於為人所不敢為,言人所不敢言,為當時早已虛有門面的民主憲政體制,盡一點棉薄的捍衛之責。
本書編輯過程,先逐日瀏覽《公論報》的內容,記錄其作者、篇名、版次等,其次為了便利讀者檢索,除了依照時間先後,詳細列舉作者及文章的篇名之外,也編有各種索引,以因應不同的需求。若讀者對個別作者的文章有興趣,則可利用本書依篇名的作者姓名筆劃,詳列同一作者文章的作者索引。至於社論、專論、特稿等性質不同的文章,亦分門別類編纂索引,分為社論、星期評論、短評、專論、報導與特稿、轉載、譯稿、讀者投書等類。此一分類除了社論及短評(含語絲專欄及未署名的專欄)外,星期評論是較為特殊的項目,因為《公論報》刊載星期評論之日,往往便沒有社論,其性質似乎與一般專論不同,因此另列一類。且由於《公論報》是當時最重要的在野報紙,記者的特稿及其所選擇的轉載與譯稿,乃至國內發生重大事件的報導(如國大修憲問題),皆是《公論報》特色的展現,其中除報導囿於人力物力,編者僅做選擇性收錄外,其餘部份皆盡可能力求完備,以利讀者使用。
本書編輯過程,先逐日瀏覽《公論報》的內容,記錄其作者、篇名、版次等,其次為了便利讀者檢索,除了依照時間先後,詳細列舉作者及文章的篇名之外,也編有各種索引,以因應不同的需求。若讀者對個別作者的文章有興趣,則可利用本書依篇名的作者姓名筆劃,詳列同一作者文章的作者索引。至於社論、專論、特稿等性質不同的文章,亦分門別類編纂索引,分為社論、星期評論、短評、專論、報導與特稿、轉載、譯稿、讀者投書等類。此一分類除了社論及短評(含語絲專欄及未署名的專欄)外,星期評論是較為特殊的項目,因為《公論報》刊載星期評論之日,往往便沒有社論,其性質似乎與一般專論不同,因此另列一類。且由於《公論報》是當時最重要的在野報紙,記者的特稿及其所選擇的轉載與譯稿,乃至國內發生重大事件的報導(如國大修憲問題),皆是《公論報》特色的展現,其中除報導囿於人力物力,編者僅做選擇性收錄外,其餘部份皆盡可能力求完備,以利讀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