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於日據政制的殖民統治、戰爭陰影的威脅以及過渡性經濟帶來極大波動的時代下,龍瑛宗透過日式教育知識份子的觀點,反映了日據末期在殖民壓迫及封建習俗的深刻摧殘下,台灣人的衝突、挫敗與哀傷,檢視市民階級頹唐、陰鬱、灰暗的心靈層面與生活圖像,特別予台灣女性悶劇命運以悲憫的觀照。其文學風格,注重心靈葛藤的寫實,融匯了現代主義個人式的內省與質疑,及感覺派纖細唯美的色彩,充份顯露出世紀末殖民地知識份子「纖美與哀愁」的思考角度。
本選集蒐錄了龍瑛宗戰前、戰後初期、退休以後三個階段的代表作,可窺出其文學風貌的特質與轉變,同時也看出一個台灣作家迂迴曲折的心路歷程。
作者簡介
龍瑛宗,本名劉榮宗,1911年生於新竹北埔。1930年畢業於台灣商工學校。1937年以處女作〈植有木瓜樹的小鎮〉獲選日本改造雜誌「佳作推薦」獎,隨即在文壇嶄露頭角,相繼有小說、詩、隨筆、文藝時評發表。1940年曾加盟「台灣文藝家協會」,擔任《文藝台灣》編輯委員。隨後又任《台灣日日新報》編輯,並與西川滿等人被選為「第一回大東亞文學者大會」台灣地區代表。
戰前曾發表小說廿三篇,出版文學評論集《孤獨的蠹魚》。戰後創作量較減,直到1980年始創作第一篇中文小說〈杜甫在長安〉。後有個人小說選集《午前的懸崖》、《杜甫在長安》出版。
本選集蒐錄了龍瑛宗戰前、戰後初期、退休以後三個階段的代表作,可窺出其文學風貌的特質與轉變,同時也看出一個台灣作家迂迴曲折的心路歷程。
作者簡介
龍瑛宗,本名劉榮宗,1911年生於新竹北埔。1930年畢業於台灣商工學校。1937年以處女作〈植有木瓜樹的小鎮〉獲選日本改造雜誌「佳作推薦」獎,隨即在文壇嶄露頭角,相繼有小說、詩、隨筆、文藝時評發表。1940年曾加盟「台灣文藝家協會」,擔任《文藝台灣》編輯委員。隨後又任《台灣日日新報》編輯,並與西川滿等人被選為「第一回大東亞文學者大會」台灣地區代表。
戰前曾發表小說廿三篇,出版文學評論集《孤獨的蠹魚》。戰後創作量較減,直到1980年始創作第一篇中文小說〈杜甫在長安〉。後有個人小說選集《午前的懸崖》、《杜甫在長安》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