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相關科系學生必讀
喜歡古典音樂的人必看
愛看故事的人不能錯過
名曲背後的故事,往往比曲子更吸引人。
名曲動人的靈魂,其實就藏在故事之後。
名曲的背後,我們也總能發現出一段或廣為流傳、或鮮為人知的故事,
這些鮮活的幕後故事,讓一首好曲子的靈魂更為飽滿,更充滿感情,也更能打動我們的內心世界。
內文試閱
迷魂記 莫札特和《魔笛》
我既非詩人,亦非畫家。
我不能用詩句或色彩來表現我的感情和思想,但我能用聲音來表現,因為我是音樂家。 ——莫札特
熟知莫札特(WolfgangAmadeus Mozart 1756~1791)的人都會贊同這樣的一個說法:在這個世界上,莫札特絕對是十八世紀的一個奇蹟。這個三歲就涉足樂壇,六歲聞名歐洲的「音樂神童」,一生中創作了許多名作的人,他的魅力早已遠遠地超出了音樂的範疇。就連著名的科學巨人愛因斯坦都曾說:「人死就會有一個遺憾,那就是再也聽不到莫札特的音樂了。」
而我們這位偉大的音樂家,雖然名曲滿天下,受盡了天下人的愛戴和崇拜,一生的經歷卻十分貧寒潦倒,生活過得非常艱辛。就在創作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魔笛》時,莫札特的晚年也是生活窘迫又疾病交加。
但是,莫札特仍將巨大的熱情投入到了這部作品的創作中去,給如今的我們留下了一部精彩絕倫的好歌劇。
《魔笛》的原型,是一部出自德國人維蘭德的童話故事。當莫札特在街頭與十年前一位幫他辦過巡演的經理人艾瑪努埃爾.席卡內德相遇後,席卡內德立刻邀請莫札特為他寫一部歌劇的音樂,來幫助他經營的維多劇院度過難關。他已經將《魔笛》改編成了歌劇腳本,就等著莫札特幫他譜曲了。
其實莫札特在許多年前,也有過將《魔笛》創作成歌劇的想法,只是因為忙於生計一直沒有機會動筆。
於是,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席卡內德的邀請,接下了這部格局的音樂創作。
就在席卡內德緊張地抄寫劇本,莫札特也努力創作的時候,利奧波德市民劇院開始上演了一部叫做《吹笛子的泰咪諾》的新歌劇,劇情正是出自維蘭德的《魔笛》。兩人一下子被潑了一盆冷水,不得不重新修改劇本。不過也算是因禍得福,因為原本《魔笛》的故事情節就比較簡單,莫札特在創作上的發揮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如今他們將劇情更加完善和豐富,使得莫札特精彩的合唱部分有了發揮的餘地。
為了保證莫札特能夠儘快地創作完成歌劇總譜,席卡內德特地讓他住在了離劇院不遠的一間小屋裡。
莫札特還風趣地稱這座小屋為「魔笛之屋」。
但是一七九一年七月,就在莫札特譜曲到一半的時候,突然接到命令趕赴布拉格,伯爵要他在雷奧勃爾特二世加冕禮的慶典上指揮他的另一部歌劇《狄托的仁慈》,同時為伯爵寫一部悼念亡妻的《安魂曲》,他不得不先停下了《魔笛》的創作。為了完成伯爵的任務,莫札特只得日以繼夜地工作,終於將自己累垮了。
在他回到維也納繼續《魔笛》的創作時,已經疾病纏身,身體虛弱得很了,但是他堅持要求要做《魔笛》首演式的樂隊指揮。當莫札特看到首次公演非常成功後,欣慰地覺得自己的這一生已經了無遺憾了。
這部歌劇的音樂創作,是莫札特用德語寫成的。在十八世紀的歐洲,歌劇的創作一般都是用義大利語,因為劇院請來的演員一般都是來自義大利的演員。而莫札特為了表示對祖國的敬意和忠誠,堅持用德語完成了創作,使《魔笛》成為了德國民族歌劇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我們也可以從莫札特的態度,看出他對這部作品有多喜愛。在莫札特逝世前的幾小時裡,他還渴望聽到《魔笛》的音樂。於是他請人把鐘放在床頭,以便來計算時間,在腦海中想像著正在劇院進行演出的《魔笛》的優美旋律。那劇中王子用魔笛吹響的美妙音樂,像是一種美妙而又迷離的幻覺,在莫札特最後的時光裡,這些旋律讓他心滿意足地微笑,靈魂自由地隨著魔笛的吸引而去了。
小知識:
沃爾岡.阿瑪迪斯.莫札特(1756~1791),生於奧地利薩爾茲堡,卒於維也納,終年三十五歲。主要代表作有:歌劇二十二部,以《費加洛的婚禮》、《唐璜》、《魔笛》最為著名;交響曲四十一部,以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交響曲最為著名; 鋼琴協奏曲二十七部,以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七鋼琴協奏曲最為著名;小提琴協奏曲六部,以第四、第五小提琴協奏曲最為著名;此外,他還寫了大量各種體裁的器樂與聲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