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人與體貌的品評和鑑賞牽涉複雜的文化脈絡、觀看角度、詮釋視域……等問題,並透過觀看和品評進一步型塑自我認同與體驗。不同時代、風土、政治社會背景、文化脈絡、社會階層、性別……均可能對體貌之美好、醜惡有不同界定和體會。而政教上亦透過觀人、論相、品評、擢才……型塑象徵與權力符號,並透過不斷的觀看和品評將之內化於身體,使其成為被文化和記憶銘刻的存在,而以此身體感與體知再次經驗和觀看自我與他人。本論文將以禮學為中心,並涉及秦漢儒家、傳統經籍、史料、法律、風俗等層面,透過現代學科視野的啟發下,重新深入傳統典籍,思考禮教與自我型塑等課題。本書從不同角度如禮儀、德性、政教、相術、養生、產育、家族倫理……等脈絡思考先秦至漢代觀人、論相及身體教養等問題,對於不同角度之觀看與品評,其中所牽涉之複雜層面及其互動關係進行分析,並試圖理解此種觀看與品評反映了何種身體觀,此種身體觀於禮教與政治脈絡中發揮了何種功能,形成了何種文化景觀,其於文化史、思想史上又有何種意義。本論文亦透過性別的角度,對於美好、醜惡標準之差異,以及士人對德色關係的態度,其中所反映的修身與政教等課題……進行思考和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