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
謹悼念一位因某些人的懦弱與謊言
而被犧牲的青年,
江國慶。
台灣在馬英九政府的領導下,尋求能夠繞過棘手的主權爭議並改進兩岸關係的道路。而國內的批評指出這種政策的實際走向將危及台灣的主權。過去李登輝與陳水扁試圖與中國打交道,同時堅定重申中華民國在台灣的主權,唯歷經二十年的嘗試終歸失敗。
面對中國,台灣確為地緣政治的弱勢,這是台灣歷史上第二次提出緩和政策,標誌著台灣島與中國大陸關係間截然不同的新途徑。藉著橫跨數個世紀的台灣海峽地緣政治學比較分析(在本書中稱為歷史性比較地緣政治學),本研究試圖闡明1680年代早期的末代鄭氏東寧國以及二十一世紀初期迄今的國民黨,兩個政權如何處理復興中的中國(三藩之亂後及今日的中國)對其所造成的「誘惑」。
兩個政權早期確實都將他們統治的正當性建立在以下的前提上:他們都是被非法政府推翻之中國大陸政權的合法繼承者。事實上,對他們而言,比起文化或意識形態的競爭,誰才是正統繼承者在政權的競爭上是更為重要的。然而,在這兩個案例中,面對中國崛起所導致的台灣力量之弱化,捍衛島上政府主權與競逐政治正當性這兩個目標,開始與另兩項政治價值有所抵觸 — 保護大中華民族的統一以及促進中國成為下一個世界強權。與中國的重新結盟遂成為可能的選項,因此造成了兩個時代的島嶼政權內部的分裂。
此書比較兩個不同的歷史時期,並以它們為例說明比較地緣政治的長處與限制,顯示出十七世紀末與廿一世紀初兩者間的最根本差異之一在於民主論辯、公民社會與政黨輪替所具有的重要意義。最終本書歸納海峽兩岸的歷史、認同政治以及地緣政治這三個面向,用以詮釋台灣歷史性的意義為:台灣「閾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