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是十八世紀英國蘇格蘭最著名的學者,以兩部巨著聞名於世。第一部是一七七六年出版的《國富論》 (The Wealth of Nations)。這是西方近代經濟學第一部經典。史密斯因此也成為西方近代經濟學的創始人。比較不為人知的是,史密斯在《國富論》出版十七年之前,在歐洲早已因另一本著作《道德情操論》(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成名。《國富論》討論的是自利,而《道德情操論》討論的是最不自私的情緒,同情感。這本著作表現出史密斯把人類行為看得很複雜。若僅從《國富論》自利的經濟行為來看史密斯如何解釋西方資本主義的人文背景,是非常偏頗的。
我們可以把史密斯的同情感,與孟子認為人們在看到有子入井時會產生的同情感,相提並論。但史密斯的同情感與中國儒家的同情感什麼地方相似?什麼地方相異?而道德倫理與東西方的經濟發展有什麼關係?由於隨歐美與日本之後,東亞的華人世界經濟已成為世界經濟不可忽視的力量, 因此特別翻譯這位西方先進學者對經濟發展中人文背景的看法,期望對中西比較有興趣的同好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