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孤獨的獵手 | 拾書所

心是孤獨的獵手

$ 297 元 原價 330

埋藏逾半個世紀,歐普拉從文學石礦中挖掘出的一顆珍珠!美國當代文庫「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名列第17位《時代》雜誌列為「百大最佳英文小說1923-2005」美國「出版三角」選為「史上百部最佳同志小說」

從錢鍾書到蘇童,從文藝青年到媒體巨星歐普拉無一不為麥卡勒斯筆下的「孤獨」所著迷故事發生在1930年代美國中部小鎮,啞吧約翰.辛格,在他的啞吧摯友──安東尼帕羅斯發瘋並被送往精神病院以後搬離兩人住處,來到米克.凱利家經營的簡陋旅舍租住。

辛格的一天三餐都在小鎮上「紐約咖啡館」裡解決,他的出現引發人們議論,他的溫和平靜和總是善意的微笑猶如黑夜亮起的一顆星,成為人們傾訴的對象:富音樂天分的叛逆女孩米克、左傾革命家工人傑克、畢生付諸民權運動的黑人醫生考普蘭德,以及看似冷漠無謂的咖啡館老闆比夫.布瑞農……這幾個找不到出口的靈魂在這位聾啞人身上尋求慰藉,以逃離生活的窒悶與不自由……
麥卡勒斯以著梵谷畫作《夜間咖啡館》色調描繪一幅三0年代美國南方社會的圖像,那是一個處於經濟大蕭條、共產主義思想興起、黑白種族持續不平等、貧富差距明顯擴張的社會……夜間濃厚的藍黑色、清晨的冷翡翠、豔夏的明亮黃,唯有越過夜的黑才能見到日間的白,色彩之斑爛變幻之間存有不同寓意。
每一個主角代表社會上的某一種典型,人人渴望脫離現實的牢籠、顛覆不合理制度、追尋思想以及身體上的自由,然而人們從來很難和時代、和傳統相抗衡,種種制約如此牢不可破,人們努力再努力,而熱情燃燒,仍舊無法打破一道深遠的鴻溝(階級)。

啞吧和摯友分離的孤獨、小女孩米克懷抱音樂夢的孤獨,每一個人都想傾訴,卻苦無知音……幾個主角就像夜裡各自懸在不同位置的星星,因為相近的孤獨之色,看得見彼此,卻無能為力改變命運與自身的位置。

本書特色:
1.傾訴的強烈需要、交流的不可能:書中主角各個渴求被人理解,他們傾訴的對象是一個啞吧,啞吧微笑但不說話,他們以為找到知音,然而啞吧從來不懂他們的話。啞吧自己,則將內心託付給另一個離去的啞吧,這個啞吧只是瘋子,瘋子啞吧後來死掉了,一切因此分崩四散。

2.孤獨的巨大,以及孤獨的無法超越:30年代美國南方,經濟大蕭條時期、共產主義思想興起,黑白種族長久的不平等、窮人遙不可及的翻身夢……無論多麼努力都無法打破各種「鴻溝」(階級)。啞吧和摯友分離的孤獨、小女孩米克懷抱音樂夢的孤獨……幾個主角就像夜裡各自懸在不同位置的星星,因為相近的孤獨之色,看得見彼此,卻也無能為力改變命運與自身的位置。

3.梵谷(夜間咖啡館)的色調:一雙清泠的眼睛是「紐約咖啡館」的老闆比夫.布瑞農,他冷靜自制、觀察世事,他有故事卻不向人傾訴,他提供食物、啤酒和休憩空間,而不干涉其中。他開設「紐約咖啡館」從早到晚給予寂寞的人們慰藉,給予故事發生的舞台,走進咖啡館,是傍晚工人們熱鬧相聚的紫霞調、還有子夜歸零那種朦朧清冽的深藍調。
民謠敘事風:節奏

Brand Slider